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曝光投诉台
鸭肉混充羊肉已经不是秘密 如何靠谱分辨真假羊肉?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22 08:58:27

真羊肉颜色较浅、纹理细腻。

假羊肉颜色过深、纹理粗糙。

  冬天,热腾腾的火锅是饭桌上的常客。不过最近网上有人说,火锅里的涮羊肉有不少是掺假的,怎么分辨呢?很简单,用筷子拉扯一下,如果羊肉卷的瘦肉和肥肉很容易分开,就是用鸭肉或其它肉冒充的假羊肉。

  羊肉卷真的有掺假的?辨别方法真的这么简单?《流言待证实》带你一探究竟。

   用鸭肉混充羊肉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为了弄清羊肉卷到底有没有假冒的,记者去一家大型冷冻食品市场走了一趟。经过打探,确实有经营假羊肉的商户,而且摊主们并不否认自己卖的是假羊肉:“这盒3块5的(200克),就是鸭肉片,不会吃坏肚子的,而且吃起来口感很嫩,瘦肉也多。”

  有商户坦言,真羊肉要30多元一斤,而假羊肉混合得比较好的,一般人很难吃得出,“一定比例的羊油,加上鸭肉或猪肉混在一起压制,羊膻味来自羊油”。

  看来,售卖假羊肉在市场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那这些假羊肉到底能不能以假乱真呢?《流言待证实》通过实验来求证。

   筷子拉扯法分辨真假羊肉不靠谱

  记者从市场买回两份鸭肉做的假羊肉卷,又从超市里买来一份价格最高的真羊肉卷,来做一次对比实验。

  实验对象:1号散装羊肉卷(假),9元/斤;2号散装羊肉卷(假),16元/斤;3号小肥羊牌羊肉卷,52.5元/斤。

  首先测试网上流传的筷子拉扯法。3号真羊肉卷的肥肉和瘦肉确实不容易分开,但1号假羊肉卷同样也不容易分开,只有2号很容易就分开了。

  用热水把羊肉烫熟,再用筷子扯,1号和3号的肥瘦肉依旧不容易分开,2号则更容易分开了。

  结论:筷子拉扯法,是不能完全鉴别假羊肉的,只能分辨出仿制得比较粗糙的假羊肉。

   生羊肉还能分辨熟羊肉更易以假乱真

  筷子拉扯法失败了,还有别的方法能识别真假羊肉吗?《流言待证实》继续求证。

  首先试试,肉眼能不能分辨出羊肉的真假。请《快报时间》的3位记者陈帆、陈伊和熊文媛来辨别一下。

  陈帆觉得3份羊肉看起来没什么差别,陈伊觉得2号是假羊肉,因为它肥肉和瘦肉的界限特别明显;而熊文媛则认出了1号假羊肉,原因是肥瘦肉太过整齐。

  只凭眼睛看,两份生的假羊肉没能骗过实验员的眼睛。那么煮熟了的真假羊肉,口感上差别大吗?继续请几位记者品尝一下用热水烫熟、原汁原味的羊肉卷。

  一轮试吃下来,记者邱佳琦认为1号是真羊肉,陈帆觉得2号是真羊肉;熊文媛吃出了3号是真羊肉,并且断言2号是鸭肉混充的,但刘阳却觉得3号是假羊肉。

  结论:从口感上判断羊肉的真假,确实难住了大部分实验员,靠舌尖断定羊肉真假,也不是很靠谱。

   想买真羊肉还是挑贵的吧

  上面几位参加试吃的记者都说,他们平时吃羊肉并不多。那么每天接触羊肉卷的火锅店厨师,对真假羊肉的眼力如何呢?

  川味观庆春路店的厨师长黄传柱是这样来分辨真假羊肉的:“第一看颜色,正常羊肉的颜色浅红,2号羊肉就是过深、太鲜艳,很可能是鸭肉。第二看纹理,正常羊肉的纹理非常细,非常有规则,2号羊肉纹理太粗。第三看脂肪,正常羊肉的脂肪是均匀交错的,不会区分得很明显;而假羊肉脂肪部分分界比较明显,红是红,白是白。”

  除了这三点以外,还有就是闻味道,“正常羊肉的羊膻味不会太重,膻味很浓的羊肉很可能是添加了羊肉精。而一些羊肉膻味淡,是跟其本身是羔羊有关,并不能说它就是假的”。

  像黄厨师长这样的老手,三看一闻,就能辨别真假羊肉了。不过对没经验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便知道方法,也不一定能鉴别得出,而网上流传的筷子拉扯法,也不靠谱。

  结论:想买真羊肉,目前看来比较靠谱的方法,还是看价格,10多元一斤的羊肉卷,还是别买了。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张瑜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