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标准需要多元化
近年来关于招生性别的讨论一直很热。今年8月,多所高等院校按照性别划招生录取分数线,女生分数线明显高于男生,引起广泛社会关注。4名女生甚至在广州文塔下剃成光头,抗议男女招生的不公平。
吴必虎认为,男女智力发育存在“时间差”,现行的成绩评价体系也更有利于女生。男生因为竞争不过女生,可能会失去进一步教育的机会。应该探讨用什么办法避免其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媒体人王垚烽则指出,当前社会应当关注的真正问题仍旧是“女性平权”,而不是所谓“男孩危机”。他说,各种针对女性就业、升职的隐形歧视依旧无处不在。正是出于对这种“不公平”的天然反射,女性才不得不通过学历上的“绝对优势”换取相对“平等”的就业机会,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拉大了男女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错龄入学”或者适当放宽7周岁入学的硬性要求,对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来说是有益的。此外,还应该探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性的发展。
储朝晖说,现在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在于,能得到好评价的,都是听话、服从管教的,这有很大的危险性。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几乎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他建议,允许办学主体多元化,让不同的办学者,创立不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适应个性化学生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该探讨高考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