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后的6月至8月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考生在“后高考时期”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因为尽管高考已经结束,但考生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考后更需要呵护和关爱。
★案例一:放纵型心理
东东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高考考完最后一科,他先是与同学狂欢了一夜,接着又开始了新的“疯狂”:看电视、上网、睡懒觉、外出旅游等,终于等到这一天,他想把压抑多年想玩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
点评:像东东这样的考生属于放纵型心理,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因此会毫无节制地玩。也有一些家长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建议】高考生考前的饮食和睡眠一般都有规律,但考试结束后生物钟突然改变甚至颠倒,这种逆转对考生的身心有着巨大伤害。建议考生“放纵有边,松弛有度”,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后高考时期,甚至也可以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做相应的准备。
★案例二:抑郁型心理
丁丁高考后感觉自己发挥得不理想,估完分后,他觉得自己会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本来性格就很内向的他情绪开始变得低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考试时的情景,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点评: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性格突变暴躁,严重的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建议】高考后这段时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定要及时捕捉、梳理高考学子的情绪,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调节,别让高考成为考生生命中的苦痛与梦魇。1.考生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考试情景中,要对高考、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正确认知。2.考生正视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调节。如找家长或好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有益的运动来排解不良情绪。3.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多指责,要尽力保持正常状态,否则,容易给考生增加心理压力。4.家长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等待期。
★案例三:茫然型心理
西西考完试后,美美地睡了几天,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无所适从,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点评:许多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尤其在等待分数或在填报完志愿后,对于考生或父母来讲,都可能会经历这种感觉。
【建议】1.父母应当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运动、引导孩子交往,避免无事可做。2.考生可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为随后到来的填报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3.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4.考生要加强自我调理,适度地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