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为每株兰花拍照存档。
(浙江在线衢州05月14日)
因为在朋友家的一面之缘,他迷上了种养兰花——从最初到附近山上采挖,到乘飞机去湖北寻兰;从第一次将普通兰花送进兰博会闹了大笑话,到今年捧回“中国第二十二届兰花博览会”铜奖……此间,常山“养兰人”林建华的目标是:让兰花放下身段,走进寻常百姓家。
现在,他的“定阳兰苑”中已有2000多盆、400余个品种的兰花,摸索出的养兰经验被大家所学习、推崇。
一兰一乾坤
“2007年11月16日,我在朋友家玩,他家种了几百盆兰花。”说起初识兰花的经历,林建华记忆犹新。朋友告诉他,这些兰花都是山上挖来的。这引起了林建华的兴趣。第二天,他就和朋友一起去江山采挖兰花,开启了寻兰之旅。
当天,林建华没有挖到什么名贵品种。他又赶往新昌乡、宋畈乡等处,在第4次上山时挖到一盆“彩捧”。“有人出价2万元,我没舍得卖,自己留着。”由于养兰经验不足,这株兰花不久就死了。
第一次养兰的失败经历让林建华意识到,小小兰花藏着大乾坤,光有养兰的热情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为此,他访遍衢州地区的养兰人,虚心学习养兰技巧。“近的玉山、三清山,远的湖北、湖南、贵州等地,都去过。特别是湖北,一年至少三趟。”5年来,林建华足迹遍布全国。“第一次知道兰博会时,我兴冲冲捧了一堆兰花去参展,结果在展厅被懂行的人笑话了!”说起往事,林建华不觉得尴尬,“常山兰花从来没有进过兰博会,能进到展厅,是前辈们对我这个新人莫大的鼓励!”
在林建华的精心寻找和培育下,他的兰花也打出了名气。2009年,他在新桥乡挖到一株“下山牡丹”,获得了衢州市金奖、浙江省铜奖,今年2月又摘取了“中国第二十二届兰花博览会”铜奖。
寻兰路崎岖惊险
寻找兰花的艰苦,一般人难以想象。有一年正月里,林建华和几个兰友前往三清山挖兰花。从早上五六点到中午时分,他们翻越了一个山头后,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茅蒿。前进,还是返回?林建华陷入了两难选择。一番思考后,他们钻进一人多高的茅蒿,靠指南针艰难前行。当穿过茅蒿,到达另一个山头时,已是下午4点多。
然而,眼前却是一个高达70余米的悬崖,下面是小溪。“有小溪就有出路,沿着水流肯定能走出去!”他拿出行囊里的长绳,把中间段绕在固定物上,其他两端绑在身上。绳子只有30多米,远远不及悬崖的高度,林建华下了一段后,找好落脚点,重新固定好绳子继续往下降。当他们有惊无险地走出这座山时,已是凌晨时分。“外出寻兰时,我们一般白天爬山挖兰,晚上要么花三五十元到山上农家借宿,要么自己动手搭个帐篷。”林建华说,在湖北时,情况略有不同,每年3月中旬到5月,全世界兰花爱好者都赶至湖北。当地农民也上山挖兰,高价转卖给外地人。他的行程由晚上驻扎在山上,改为雇一个当地人,乘坐三轮摩托车去农家探兰。
让兰花走进寻常百姓家
走进林建华位于常山东明湖公园的“定阳兰苑”,两千余株兰花幽幽吐香,生机盎然。“在韩国,家家户户都摆放兰花,十分推崇兰文化。”他告诉记者,多年结交的兰友遍及世界各地,韩国人对兰花的喜爱给林建华带来很大触动。“浙江是中国兰文化的发源地,兰花更是我们浙江的省花。我要让兰花放下身段,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实现这个梦想,林建华转卖了经营多年的饭店,在东明湖公园租下一块土地,建起“定阳兰苑”,一心一意经营兰花产业。“很多市民都觉得兰花难养,或者价格很高,动辄几十万。”他说,一株兰花一幢房的风潮早已过去,兰花市场已趋于理性;至于难养,普通兰花只要做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这十二个字就行了。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当年胡适先生的一首《兰花草》唱进了林建华的心坎。“现阶段,我的主要精力用于繁育兰花,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兰花价格,培育出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品种。”他说,“定阳兰苑”发展稳定后,将免费向市民开放,使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兰花,了解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