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24年6月28日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24〕90号)批准,2024年7月1日,衢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少华接受专访,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记者问:规划是塑造未来的蓝图和行动方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总纲,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请介绍一下衢州市规划编制过程?
张少华: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着力构建新时代衢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2019年4月,我市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此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各区块、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研究、指导和决策。过程中,我们坚持“开门编规划”,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吸收最新要求和各方意见,扎实推进专家论证、规划听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不断完善规划成果,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期间,也得到了国家和省级规划部门的悉心指导。
记者问:《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张少华:《规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严格底线约束。《规划》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任务,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2.明确空间格局。本轮规划范围包括全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面积分别为8844平方公里和255平方公里。在全市域层面,着力构建形成“一核引领、四极联动、一带和美、全域花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3.强化支撑体系。充分衔接“十四五”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统筹做好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空间落位,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综合交通方面,主要是加强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等区域交通设施的空间管控,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市域一体、省际联动、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方面,主要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公共设施配建标准,构建分层级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市政设施方面,主要是完善防洪排涝、抗震设防、地质灾害防治、消防应急救援、危化品储存等城市安全内容,建立安全韧性的综合市政体系。
4.彰显文化底蕴。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构建系统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实施城市紫线管理,并将“两子”文化等特色元素融入规划内容,全方位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与活化利用。
记者问: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张少华:《规划》始终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提出衢州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支撑体系,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奠定坚实的规划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严格落实省政府批复要求,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执行刚性,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和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科学编制相关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将空间蓝图转变为现实图景。
网友之心:规划强调了严格的底线约束。为衢州点赞!
张少华:感谢网友关注衢州!
网友夏天的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落实共富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富的风吹到了我的家乡。
张少华:感谢网友关注。的确,《规划》明确了空间格局。它不仅涵盖了全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还提出了“一核引领、四极联动、一带和美、全域花园”的总体格局。这一布局旨在强化衢州中心城区对城市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
网友风雨兼程:期待继续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张少华:感谢网友,我们将努力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并将衢州“孔子”“棋子”这“两子”文化等特色元素融入规划之中,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