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测要火!衢州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上线”,show给全国人民看

2018-10-16 12:56:07  来源: 衢州发布  

  近日

  住建部组织建设的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上线

  目前展示的浙江村落14个

  其中衢州有3个

  往下看

  你的家乡要火了

  ↓↓↓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现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

  三门源,静静地坐落于龙游县石佛乡。村落沿碧溪而建,远处群山环绕,饭甑山静默独守;近处白佛岩瀑布飘散欲坠,泉水叮咚,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桃花源或许是作者的虚拟写照,而三门源却真实存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她的美在山、在水、在树、在桥、在青石、在古巷、在民居、在砖雕、在故事。

  三门源村三面山峦环护,地势北高南低,山涧溪流纵贯村中跳跃而过,风光旖旎,是拥有优美自然风光和古代建筑资源的历史古村。

  汤圆制作

  做粽子

  如不留意,你很难想象三门源竟然集聚着众多明清古民居,保存完好且独一无二。三门源传统村落现存有明清古建筑约60幢,其中明代建筑占多数,还有少量民国建筑。三门源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主,外观以高大粉墙围护,马头墙层层跌落,墙线错落有致,白墙黑瓦,错落大方。古桥、古堰、古溪、古井、古树等与古建筑一起为三门源带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打铁

  钓鱼

  三门源的一砖一墙一瓦、一窗一梁一门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沿着溪流继续前行,亲们可以去登一登饭甑山,观一观白佛岩瀑布,赏一赏天湖水库。

  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

  大陈村位于江山市区西北10公里处的大陈乡政府所在地。这个拥有600年历史、被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余绍宋(樾园)誉为“十里环山皆松树,天下应无第二园”的地方,旧以经商办学扬名;近年,又以弘扬传统文化与中国村歌发源地闻名遐迩。

  大陈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是集“徽派古建村落文化”、“汪氏徽宗衍脉文化”、“崇教重学儒家文化”、“春祈秋报民俗文化”于一体、传统风貌保存完好的浙西传统村落。

  大陈村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谷子、藕等,另有杨梅等水果作物。更有传承风味食品如:暮花、麻糍、米糕、大陈挂面等。

  大陈面

  打麻糍

  大陈自古就有“大陈十景”:环山拱翠、对冈一字、前坂秋月、带水潆洄、簪山耸秀、涌石蹲踞、岭泉春瀑、谷口长虹、龙潭石洞、西林清磬等。还有各色石灰岩溶洞,如:龙嘴洞,属寒武-奥陶纪地质层,以形似龙嘴而得名。

  村落风貌

  入村路线

  自驾车出行:衢州市区一一大陈村:从振贤路直行进入沪瑞线,行驶2.4公里;左转,进入柚乡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四八省道,行驶9.8公里;右转,四八省道行驶480米至大陈村。

  开化县马金镇霞山村

  霞山传统村落位于钱江源头皖浙赣交界处的浙西开化县城北唐宋古驿道旁,是马金大区块核心历史古居民保护区,共有明、清、民国初年徽派古民居建筑一百多幢,总建筑面积达二万九千多平方米。传统村落居民以郑、汪两大姓氏为主。

  霞山传统村落木材生产、龙顶名茶、香菇木耳等远近闻名。由于商埠文化的高度发达,霞山除了代表古徽州文化的汪氏和传承了吴越文化的郑氏之外,聚集了三省七县众多的移民,民俗风情极为丰富,同时霞山也成为了安徽、江西及本地的物资和特产运往外界的重要中转站。此外由于大埠头的形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长足发展。

  霞山村三面山峦环护,马金溪村南侧而过,风光旖旎,霞山四周峰峦叠嶂,奇峰异石,雄奇壮观,山谷溪涧坡陡流急,岚雾缭绕,霞山地域地质构成多样,地貌景观丰富。

  豆腐制作工艺

  气糕出炉

  霞山村内以步行游览为主。霞山人丁兴旺,有四个祠堂:总祠"裕昆堂",遭火灾毁,现存高墙,长房"永锡堂"、二房"永言堂"(已毁)、三房"爱敬堂",淳安商辂题名。古桥四座:八枫桥、丹山桥、济惠桥、涌莲桥,村中有明代万历年间的古钟楼;村后有霞山烈士墓。村大巷多,密如蛛网,曲折通幽,外人进村如入迷宫。

  编草鞋

  高跷竹马

  205国道穿境而过,距黄衢南高速及淳开公路马金出口仅2公里,外部交通工具抵达景区便捷;依托城市马金镇距景区2公里,县城距景区15公里,有市(镇)公交直达。

作者:   编辑:叶晓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