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山里娃变解放军大校,当过西直门宾馆总经理,时刻牵挂家乡发展

2018-09-16 09:18:19  来源: 开化新闻网  

  从山里孩子到解放军大校,从部队给养员到解放军总政治部西直门宾馆总经理,在姚海根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在军中建功立业时,姚海根心系家乡,尽其所能为家乡出力。如今退休离岗,他依旧关心着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

  日前,在姚海根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办公场所内,他一如既往热情地招待了记者一行,缓缓道来他的军旅生涯和退休后依然繁忙的生活。

  “即使做后勤也要做到最好”

  1953年5月,姚海根出生在马金镇姚家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岁那年,姚海根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来到铁道兵12师59团。经过新兵连3个月的训练,他迎来了军旅生涯的第一关--新兵分配。当时,有两个去向,一个是随连队搞建设进驻中南海,另一个是到农场做后勤保障。按他在新兵连的表现,第一个去向没问题。可因所谓的“家族历史不清”,他只能到团农场搞后勤。

  “即使做后勤也要做到最好。”虽然是抱着改变命运的目的来到部队,却只能在河北偏远的农场养猪、种地、酿酒,姚海根心里有些失落,但山里人那股韧劲和骨子里的倔劲始终鼓舞着他。抱着满腔热情,他鼓足干劲投身工作,不论什么苦活脏活他都抢着干。由于表现突出,姚海根当年受到了嘉奖,第二年就入了党,提拔为给养员。

  此后,姚海根一步一个脚印,从给养员干到了第三干休所所长。2002年6月,因为工作出色,姚海根被破格提拔为总政机关干休所管理处副处长,同年7月按组织程序,他从文职干部改为现役军官,职务调为副师并授予大校军衔。2003年7月,总政在全军为西直门宾馆挑选第8任总经理,他有幸被选中了。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姚海根记得,当时接手西直门宾馆的时候,整个破旧的宾馆靠银行借贷过日子。为了管理好宾馆,姚海根从头学起,钻研了不少宾馆管理的书籍,经常拜访专业人士,并专程到北京旅游学院进修了一个多月。短短几个月,16开本、洋洋洒洒99万字的《西直门宾馆管理规范》工具书,在姚海根的努力下编辑成书,足见他的用心。

  服务接待工作不好做,但姚海根始终将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从2004年开始,西直门宾馆先后为全国“两会”接待浙江、青海、海南、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人大代表。每年“两会”期间,姚海根顾不上身体的劳累,每天工作十多小时,有力地推动了宾馆服务质量的提高,赢得了相关领导和宾客的广泛赞誉。

  在姚海根的努力下,这个起初靠银行借贷过日子的宾馆,成为了享誉京城的四星级宾馆,并成为“人代会”“党代会”的指定接待地,创造了从负债经营到离任前经审计后2.6亿的资产业绩。2008年7月3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姚海根被提拔为总政治部白石桥老干部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按正局级待遇),由现役军官改为文职干部。

  姚海根退休时,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给予题字批示:“姚海根同志对西直门宾馆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机关同志们很满意,大家不会忘记他。”

  桑梓情怀回报家乡

  不论在岗还是退休,姚海根始终是家乡人口中亲切的“姚大哥”。多年来,大家到北京创业、办事,都喜欢找姚海根。无论父母官还是老百姓,他都给予热情接待。

  对于姚海根来说,家乡是他心中最温暖的存在。马金镇姚家源村的一条路是他牵线修的,马金卫生院的一台救护车是通过他捐助的,姚家源村河对岸的绿化也是他牵线捐种的。在姚家源村合并前,村里所有60岁以上老人都能享受到姚海根给他们支付的医疗保险个人支付的费用。同时,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春节,都能在村委会领到由姚海根发放的300元现金红包。

  姚海根每年回家的次数不少,而每次回乡,姚海根都会特意挑选一些书画、藏书赠给家乡学子。2009年9月,姚海根帮助联系了两位京城知名书画家,请他们创作了两幅作品赠送给马金中学。2012年2月,姚海根参观开化中学,并捐赠《香雪梅寒》和《勤于学问谓以懿德》两幅书画作品,鼓励开中学子好好学习,奋发图强。2017年4月,姚海根将自己大半辈子的藏书近500册,其中不乏是精装本的中外古典名著,全部捐赠给母校马金中学。

  2011年11月,姚海根正式退休离岗,但他没有闲着,承担了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秘书长的工作。在他的牵线下,2016年8月,浙江首个“钱学森班”落户开化,为开化的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2018年4月,浙江省中学校园中第一个“钱学森纪念馆”在开化中学落成开馆,让钱学森“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伟大精神照亮我县广大学子的前进方向。此外,作为县政府的“特聘顾问”,姚海根用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管理经验,积极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一名开化人,我很自豪。那里有秀丽的山水,有勤劳朴实的乡亲。”姚海根对家乡有着一份厚重的情怀,他说,开化的变化越来越大,发展也越来越好。希望家乡能够引进更多好项目,持之以恒地发展好生态,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作者:   编辑:叶晓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