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学院学生走访非遗传人,体会匠人精神

2018-07-20 17:25:00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通讯员 葛云昊 谢婉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俗风情的结晶,是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为增强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保护意识,衢州学院学生团务中心特开展以“寻非遗文化,扬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踏上寻访非遗之路。

  7月14日,我们的第一站在坊门街,寻访到衢州民间工艺大师、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衢州古琴制作工艺传承人沈华龙老师。沈华龙老师在一曲《平沙落雁》之后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古琴的历史、种类、结构以及斫琴的手法、选材、具体步骤等。二十岁接触古琴至今,五十年的痴迷与坚持,让沈华龙老师与古琴有了太多的故事。他让我们体会到了“不计较成本、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匠人精神。斫琴的人,凿的是木,上的是漆,练得是各种手艺,雕琢的是人的内心!

  与此同时,另一支分队来到了第二站——石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衢州市石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梦生老师的热情接待,与石雕文化进行亲密的接触。

  杜梦生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其美轮美奂的石雕作品,并介绍上下与左右的层次需要、自然色彩的合理运用等雕刻技巧。在采访中,队员们深入了解石雕的历史、内涵、发展过程、种类等。我们有幸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体验了石雕的乐趣,静坐几小时,感受与石雕的对话,体会非遗沉默而璀璨的光辉,进一步品味杜梦生老师所说的“工匠精神就是在一生的期限中最大限度地做你最喜欢的事并把它做好”。小小的刻刀下,是石雕世界里的如梦初生,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

  

  7月15日下午1点,我们到达衢州市工人文化宫,观看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西安高腔传承人邵建伟编写的《铁面御史》,进一步加强了队员们对西安高腔的认识和理解。

  剧中的人物虽没有华丽的服饰,但其表演气势磅礴有力,伴奏时而激昂时而忧伤,让整个故事情节更加深入人心。可以看出,台上的“大臣”与“铁面御史”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染,而不过分讲究吐字运腔的功夫,场面极具张力且十分有趣!

  7月16日,我们前往衢州市白瓷烧制技艺传承培训中心拜访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衢州市莹白瓷传承人徐文奎老师。“莹白瓷最大的特点就是薄、透、明,现在全国只有徐文奎老师可以在3毫米的瓷器上同时进行剔雕。”从事莹白瓷烧制的工作人员在介绍中骄傲地说道。在与徐老师的交流接触中,他展现出了中国工艺大师的沉稳与韧性。谈及莹白瓷烧制技艺时,他欣然分享了几十年来的心得经验与探索道路中的辛酸苦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它藏在脑中,记在心上,存在手上。”徐大师环视一周,目光似乎飘到了远方:“我现在在做的,就是想要传承。莹白瓷是我的一个责任,我不做了,就更没人做了。”

  衢州学院学生团务中心暑期社会实践致力于寻访衢州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据悉,该活动将继续开展,并最后达成一份调研报告、一卷影像资料、一系列非遗展、一场心得分享会、一本成果册等后期成果。

作者:通讯员 葛云昊 谢婉莹   编辑:叶晓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