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星夜救援失联的衢江采药父女

2018-06-19 10:30:12  来源: 衢江发布  

  “老爷子,您试试能不能站起来,起来先喝点儿水,再慢慢走!”6月18日端午节当天中午11点多,一群身穿救援服、迷彩服的救援人员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担架上扶起来,并一边小心提醒一边给他喂水喝。这暖心的一幕发生在衢江区大洲镇外焦村东坑口自然村的一座山脚下。

  “大家都已经连续搜救了十几个小时了,所幸被救人员没事。”衢江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杜明朗相告,这位白发老人是衢江区横路街道办事处童何村村民王炎林(71岁),6月17日一大早,他与女儿王承英(39岁)来到大洲镇外焦村仙坛自然村,准备上山采集草药。车行至山脚下,碰到70多岁的本地村民夏金土,便打招呼闲聊了几句。据夏金土反应,王炎林父女与他是老相识,经常来仙坛一带采药。

  晚上8点左右,夏金土经过山脚下时,发现这对父女的小轿车依然停在路边。“以往他们傍晚四五点也就下山了,今天怎么这么晚了还不下山?!”夏金土觉得情况十分反常,他马上与同村的电工苏文德商量,两人一起将情况报告给了网格员傅樟柱。

  傅樟柱立即将失联情况汇报镇领导,同步向大洲派出所报警。衢江公安分局大洲派出所接警后,马上与王炎林家人联系,经确认王炎林父女俩自早上外出后一直未返回家中。公安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洲镇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镇村两级干部、镇森林消防队员、护林员、网格员前来救援。同一时间里,横路办事处干部,区消防队,市、区红十字会,民安救援队等也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随即,王炎林的儿子儿媳也赶来,加入到救援队伍中。

  各方力量汇合后,立即根据当前情况制定搜救方案,决定分批上山搜救。“由熟悉山里情况的护林员和村民带路,我们第一批救援队伍共三十几人,兵分四路,自晚上10点40左右上山搜救。”衢州市红十字会救援队山救队长方平华介绍,救援队员带上绳索、手电筒、对讲机、急救包、食物、水等迅速进入山林。与此同时,大洲镇外焦村、石屏村组织附近三个网格的干群力量从各自区域出发,对山林开展合围搜索。救援人员一边搜索一边呼喊着父女的名字,一面搜救一面利用对讲机、钉钉群、网格微信群进行信息即时互联互通。

  天黑山上多刺藤,救援人员只能艰难前行,碰到没有路的地方便爬过去;夏季蛇虫较多,救援人员小心提防,彼此提醒;天气炎热,带的水喝完了,救援人员便就近找水解渴,一晚上甚至喝了七八瓶山上的水……如此经过一夜的通宵奋战,当天色渐亮,搜救人员已是满面倦容,他们喜忧参半,一方面是因为天亮之后视野更佳,更容易发现被困人员,另一方面是被困人员中有一位七旬老人,其身体状况时刻让人担心。

  凌晨5点多,搜救工作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救援人员发现了父女俩随身携带的装草药的袋子、锄头等物品。5时15分,第一批救援人员全部返回救援指挥点后,立即与第二批救援人员十几人进行工作交接,告知已搜索区域、分析遗漏区块、规划新的行程。20多分钟后,第二批救援人员精神饱满地上山开展第二轮搜救。

  搜索区域一寸寸扩大,人员范围确认一寸寸缩小……18日早上8点10分,好消息传遍了救援队,“王炎林父女俩终于找到了,人都没事!”在仙坛至东坑附近的山脊上,搜救队员们的呼喊终于得到了回应。至此,持续10多个小时的搜救任务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由于王炎林老人年事已高,一晚上未吃东西未喝水早已使他又渴又累、手脚无力。找到父女俩后,救援人员初步检查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并递上矿泉水和八宝粥。“老人下肢有静脉曲张,不能走……请求担架支援!”看到“衢江救援”微信群里的消息,杜明朗立即与接应人员一起,将救援用的担架送上山。

  下山的路亦难行。经过救援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父女俩被安全护送至山脚下阴凉处。

  王承英告诉大家,因祖上是行医的,父亲熟识草药,经常在外焦村一带采药回家用。这次恰逢端午节放假,自己就陪着父亲一起进山采药。他们在山上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想采的草药,结果越走越远,等反应过来时,天已经黑了,手机也没电了,他们迷失了方向。“父亲觉得他对这片山林很熟悉,坚持自己寻找下山道路。我们走来走去,可能与救援人员错开了方向,这才让大家找了这么久。”王承英说,看到这么多人前来救援,很激动很开心也很意外。

  “多亏了你们的全力营救,非常感谢大家,你们辛苦了!”安全下山后,获救人员的儿子儿媳激动地说,他们还表示上山采药太危险,他们不会再让父亲再遇到危险了。

作者:   编辑:叶晓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图说衢州 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