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化县华埠镇太史村有这样一位孝顺媳妇:2005年,丈夫因脑溢血病逝,留下了巨额债务。在之后的8年间,她一直带着婆婆打工,直到2013年婆婆病逝。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还清巨额债务、照顾重病婆婆、抚养一双子女的重任,用爱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空。她,就是57岁的郑重阳娜。
美好生活遭遇接连变故
郑重阳娜是开化县封家镇溪上村人,家里兄弟姐妹9人。因为当时家境贫困,无奈之下,1965年初,7岁的郑重阳娜被送到太史村汪家。
1979年,21岁的郑重阳娜和汪根龙结了婚。结婚之初,郑重阳娜和丈夫一直以务农为生。1995年,汪根龙贷款在镇上办了一家收割机厂,然而由于经营不善,非但没有盈利,反而还亏损了好几十万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0年,汪根龙的父亲因为高血压发病去世;2005年,汪根龙也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留下30多万元的债务、重病的婆婆以及两个尚未成家的儿子。一系列的变故,对于郑重阳娜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但是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咬紧了牙关,继续生活。
带着重病婆婆去打工
汪根龙走后,照顾老人和两位孩子的重任就压在郑重阳娜一人身上。那时候,总是不时有人上门来催款。
为了能尽快还清债务,郑重阳娜来到封家红砖厂当上了炊事员。“那时候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我婆婆一个人在家。她年纪那么大,没人照顾,我不放心,就想到带着她一起打工。”就这样,从2005年到2013年,红砖厂那间10平方米不到的宿舍,成了郑重阳娜和婆婆的家。每天早上5点,郑重阳娜就起床给婆婆洗脸、梳头、做饭;上班后,每隔1小时,郑重阳娜还要抽10分钟时间回来照看婆婆。为了多挣些钱,除了做炊事员外,郑重阳娜还在厂里另外兼职了两份活,每天都要做到半夜才休息。
10年间,郑重阳娜靠着一个月2000元不到的收入,还清了丈夫欠下的一半债务。当记者问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帮老头子把剩下的债还了。”郑重阳娜说,“只要我还能干下去,我就一定会信守承诺把钱还了。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人活在世上,就不能有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