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美食频道 > 美食资讯
“六月黄”提前一月爬上餐桌 怎么挑?蒸还是煮?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6-03 09:41:16

  上为煮熟版“六月黄”,下为蒸熟版,后者蟹黄明显流失不少。

  “再鲜不过六月黄”,作为人见人爱大闸蟹的幼齿版,这种每只不到二两重的小萌物,牵动着不少吃货的心弦。

  “舌尖上的杭州”查找了快报历年对于“六月黄”的报道,最早一批上市的,通常要等到6月底。可今年这才6月出头,我们便能尝到刚爬上塘、鲜啧啧的“六月黄”了。

  吃蟹季提前拉开序幕!

  “六月黄”提前上市100元左右能买6只

  优质的“六月黄”,外壳脆、内壳软,爪子很小且无毛,但吃起来肉质已是细嫩饱满,且蟹黄也基本成形。眼下,离第三次蜕壳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忆鲜、王氏等品牌就已开启“六月黄”预售。

  为何今年“六月黄”上市得特别早?忆鲜品牌的负责人倪佳琪说:“往年的蟹确实要过了端午才会大批量上市,不过现在都是人工养殖,下苗时间提前一点,就会有早熟的‘六月黄’了。”

  忆鲜的“六月黄”,今年分三批上市,分别是6月20日、7月20日、8月20日。价格会随着日子的不同和上市量的增加而有所波动,当前的预售价为98元-108元/斤,6只左右。能吃上这头一批的,多半是老客。

  因为价格不算高,所以阳澄湖不卖“六月黄”。现在上市的“六月黄”,主要养殖在太湖,安徽芜湖、长荡湖等水域也有。要吃上西湖养殖的“六月黄”,估计还得等上个把月。

  此外,蟹老板们急着开卖,还有一个原因:早早地为9月下旬上市的大闸蟹预热造势。

  锁住鲜味煮比蒸好

  与成年膏肥的大闸蟹相比,“六月黄”的做法更丰富些。除了清蒸水煮,还有上海人喜欢的面拖蟹,以及川味做法的香辣蟹。杭州人的做法似乎更接地气:直接对半切开,与夏天的新毛豆搭在一起炒或蒸,或者加点豆瓣酱做成毛蟹炒年糕。用牙轻轻嗑开,蟹黄如溪水潺潺,那叫一个美。

  不少杭州人还喜欢将壳薄而脆的“六月黄”做成醉蟹。不过,专门做醉蟹的施家小厨老板施立华表示,“六月黄”其实并不适合拿来醉,因为只有黄没有膏,味道并不好。最好还是等到九十月份大闸蟹成熟时,挑个头小的醉,口感更丰腴美味。

  那么,想锁住蟹的鲜味,蒸和煮,哪种方法更好?倪佳琪说,与蒸相比,“六月黄”更适合水煮。它比较嫩,脚还是软趴趴的,肉质的纤维也细。如果蒸,蟹黄一部分会渗入肉里,一部分会随着水蒸气蒸发掉。

  没错,“六月黄”最适合的烹调方式就是水煮,冷水下锅,水开后煮2分钟,再焖半分钟。

  黄油蟹其实不是“六月黄”

  记得港剧里常能看到的黄油蟹吗?许多人以为这就是“六月黄”。

  “黄油蟹跟‘六月黄’都有个黄字,上市时间都在6-8月,但它们并不是一个品种。”天伦营运总监徐肖辉说,他家可专门吃黄油蟹。

  黄油蟹,其实是一种雌性青蟹,生长在咸淡水域交界地区,产地有一定局限性,多见于香港的流浮山、珠江流域和东莞市虎门太平、深圳市后海湾海面。

  它的前身是膏蟹。每每到了产卵季节,膏蟹爬上海滩产卵。退潮时,炙热的阳光使浅滩水温升高,受到刺激后,膏蟹体内的膏分解成金黄色油质,然后渗透至体内各个部分,整只蟹便充满黄油。100多只膏蟹里,只有一只黄油蟹。

  路远迢迢运到杭州的黄油蟹,比“六月黄”更不容易存活,价格也会贵几倍。“如果严格按照先冰冻再蒸制的方法来做黄油蟹,蒸出来的蟹,就连蟹脚都会流着黄灿灿的油。”徐肖辉说。

  三招挑选“六月黄”

  1.看脚毛。“六月黄”一般脚毛还没长全,蟹钳位置的毛带点褐黄色,软软的;如果蟹脚毛黑而硬,那可能是隔年的小蟹。

  2.看腹壳。蟹壳软、蟹爪尖实,捏下去带弹性;好的“六月黄”腹壳凸起,凹下去的证明肉不多。

  3.看蟹身和蟹肚。蟹身较胀,表示肉较多;蟹肚透着黄色,表示蟹膏多,较佳。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