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小学开展服务。(资料图片)
近日,受浙江大学委托,衢州学院将承担中英合作项目“改善中国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研究”浙江省衢州地区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目前正在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
一直以来,衢州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把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努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的接力棒在传递
2011年至2013年,衢州学院校长胡伟连续三年收到柯城区九华乡下彭川村70多岁老人王远大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该校师生无私帮助其孙子王昭文的感激之情。
原来,2009年7月,在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中,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师生意外发现下彭川村的一户人家中,两位古稀老人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一个年仅9岁却命运多舛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王昭文。小昭文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人,后来又罹患“突发性关节炎”休学在家。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这为原本不幸的家庭更增添了一份忧愁。在征得昭文爷爷的同意后,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会成员迅速成立了一支阳光帮扶小队,开展了帮教助学志愿活动。
自此,每一年的开学,都有老师和一批新的志愿者来到昭文的身边。每个周末,都有1-2名志愿者来到昭文家中,为他辅导作业,跟他交流,陪他玩耍。在小昭文的眼里,这些志愿者更像是哥哥姐姐,是可以依靠、可以撒娇的亲人。志愿者们悉心的呵护,仿佛一束阳光,照进了小昭文封闭的内心,他变得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一直较好,2013年还在衢州市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除了为小昭文补习功课外,师生们还非常关心王远大老人一家的生活。2012年3月中旬,师生们见老人家中的柑橘尚未售完,便主动提出将柑橘运到学校进行义卖,还组织同学们到他家中帮忙包装橘子。
从2009年9月至今,此项志愿活动已经得到了07级至13级同学的积极参与,同学们一批接一批地毕业了,但这份爱还在延续。到如今,前后已有100多位同学参与了志愿活动,志愿服务累积时间达2000余个小时。
把爱的种子播向四方
继志愿者义务支教下彭川王昭文小朋友之后,2013年,外国语学院又与许嘉文、姜斌富和周梦琪三位小朋友结成长期帮扶对子,这三位小朋友都是留守儿童。两年间,志愿者们利用周末分批对小朋友进行辅导,尽管没有任何的奖励,也没有便利的交通和正规的桌椅,但帮扶从没有停止。
同样,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2013年就积极寻找留守儿童的帮扶基地。通过实地调查,与地处偏远的开化县金村乡小学留守儿童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建立了爱心助学基地。
2014年1月,志愿者们发动各学院的女生,参与“一起来做织女”爱心围巾编织活动,为金村乡小学的100多位孩子送去了温暖。当志愿者们看到学校教室墙上的心愿树时,被这些质朴的小小心愿所触动,为了实现孩子们的微心愿,同学们在校园里摆摊进行“点亮微心愿,圆梦在衢院”的送爱心活动,倡导同学们来领取微心愿。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出了衣物、文具、玩具……当年3月18日,带着爱心物资,同学们再次来到了金村乡,孩子们的微心愿一个个实现,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之后的每个月,志愿者们都如约走进金村乡,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志愿者钟凯伦说:“因为路途比较远,每次去金村乡,来回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每人要花费60元左右的路费,还要转两次车,确实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能够以自己微小的力量给一个家庭带去温馨和快乐,我们觉得很值!”
几年坚持下来的志愿服务,不仅给留守儿童们带去了心灵上的温暖,也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得到了实践锻炼,更培养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该校团委副书记毛薇说:“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通过持续深入地做好关注留守儿童的工作,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