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的华山顶宾馆“天价菜单”。
这个五一小长假,你是怎样度过的?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度假选择。
盘点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热词,“旅游新规”首先上榜——《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不过,怎么执行却存在争议。同时,“胁迫消费”“天价饭菜”“人山人海”等顽疾仍然存在,让游客不能开心畅玩。
还有一个灰色的热词“交通事故”依然上榜,警示着人们,在开心出游、走亲访友的同时,公共安全问题丝毫不容懈怠。
【旅游新规】
两部旅游新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于5月1日开始实施。新规不仅明确导游领队需在出行中提醒游客有关法律法规、风俗禁忌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导游领队可以通过旅行社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和后果严重的游客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告,并在旅游主管部门核实后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部分旅行社反映,导游缺少举报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动力,很少会主动举报顾客,何况目前缺乏处罚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具体规定。专家认为只有修改旅游法,或者对旅游法做出进一步司法解释,才能保证未来处罚有法可依。
就在“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饱受诟病的游客不文明行为,再次引发网友声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前出师表》石刻,被一名游客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并刻明时间,显示为2015年4月30日。此事在网上引起关注,散打艺术家李伯清也发微博谴责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并举报:“路培国”三年前曾在杨升庵的《临江仙》上题字。但工作人员称,出事地点处于监控死角,不能通过调取监控录像的方式查找不文明游客。
昨天中午,碑文被恶意刻字处已得到初步修复,一块巴掌大的黑色墨迹掩盖了刻痕,但走近后仍能看到凹槽,字迹隐约可辨。
文明旅游是个渐进过程,举报与记录的意义在于典型案例的警示效应。促进文明旅游的过程中,长线教育类的软性引导与硬性约束同样重要。
【胁迫消费】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一则“云南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视频中,导游直言不满自己所带团游客购物消费过低,甚至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游客。
这段持续4分43秒的视频中,女导游全程不换气骂人。女导游称,“我付出了四天的时间,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游客)不消费,对得起你们的良心吗?”她甚至威胁,“如果每个人不消费满3000-4000元,将取消版纳的旅游,旅行社将不再负责返回沈阳、河南游客的2000多元的机票费用。”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此表示,根据视频,确实存在强迫购物、使用侮辱性语言、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正加快事件调查。
昨日,云南旅游执法总队通报:涉事导游系“昆明思远导游服务公司“导游陈XX,现拟吊销涉事导游导游证,拟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并对旅行社负责人罚款2万元。录制视频时间为4月12日,此前经游客举报,4月20日旅行社已向部分游客道歉并向每人赔偿500元。
专家认为,此类市场乱象屡禁不止,反映出目前以经济罚款为主的惩罚机制效果尚不明显,建议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的同时,健全旅游行业信用机制,一旦查实便上黑名单,规定若干年内不准进入该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云南已多次被曝光“黑导游”辱骂游客事件。旅游大省为何频频发生游客“被伤害”事件,监管机制为何总跟不上市场变化?相关部门亟需做出反思与努力,否则在用脚投票的旅游市场中,景区将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