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齐齐“摘帽”,取消了GDP、工业增加值的考核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随着这一“摘帽”消息公布,涉及到衢州6个县(市、区)均摘掉了“欠发达”帽子。这个事关衢州今后发展的重磅消息,引起了全市上下的强烈关注。
这个围绕打造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目标的中心城市——衢州,如何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交通充当着城市发展的“先行官”角色,如何在这次转型升级中,构建好生态文明?当下,衢州交通正积极转变思路,用奔跑行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事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在‘摘帽’背景下,交通部门更要积极转变观念,要从交通工程建设注重量的扩展转变为更注重质的提升,由原来的偏重工程建设转变为建设与管理并重,由注重行业监管转变为更注重行业服务,由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转变为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办好交通事业,为幸福衢城添彩!”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正如该负责人所说的那样,近年来,衢州交通围绕市委“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目标,以生态建设为交通工作第一指挥棒,在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同时,创新了工作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如在杭新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减少了山体开挖。同时,推广应用三级沉淀水循环利用系统,把工程建设污水进行沉淀再利用,既减少了水土污染,又节约了建设成本。另外,衢江航运开发工程(衢州段)作为是浙江省第一个航电结合的项目,衢州交通部门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服务“五水共治”,探索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尽量减少周边水体环境的破坏。“在安仁铺枢纽及船闸部分护岸上,我们以工程开挖的卵石作为原材料铺设生态格网”,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原来的防洪坝都是用混凝土浇筑的,上面不可能再生长植物。使用生态格网,河水冲刷后可以把泥土填充进鹅卵石之间的缝隙,时间久了可以长出植物,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生态圈的破坏。”
除了在交通项目建设上融入生态元素,衢州交通还致力于打造城市低碳交通、倡导居民绿色出行,去年共淘汰黄标车8657辆,市区出租车全部更新为天然气,全面开展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开展上下街区间免费换乘公交试点,市区投放公共自行车2000辆……2014年,衢州PM2.5平均浓度下降16.2%,空气优良天数从249天提高到288天。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十三五”的重要一年,也是衢州建市30周年。衢州交通把实施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200公里以上、安保工程40公里以上、建成港湾式停靠站50个、新增公共自行车2500辆、打通断头路等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交通,全面开启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