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高校“僵尸自行车”成堆,怎么处理你有妙招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4-22 08:33:55

  

 

  -被遗弃的自行车很多还挺新的

  

  近几年大热的青春电影中,除了纯情女主角和青涩男主角,还少不了一个重要的配角,那就是自行车。女孩坐在男孩的自行车后座,裙裾轻扬,是电影里常见的片段。

  回到真实的大学生活,自行车更实际的功能不是把妹,而是代步。大学校园越建越大,很多学生选择购置自行车,方便出行。

  但现实中,自行车的命运不仅称不上浪漫,甚至有些凄惨。记者随机走访了下沙各所高校,发现被学生“抛弃”的自行车几乎堆满了校园几块较大的隐蔽空地,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大型的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

  浙江理工大学保卫处副处长周杭伟告诉记者,这些废旧自行车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毕业遗弃,二是故意遗弃。

  每年一到毕业季,校园就会一下子“冒出”数千辆被遗弃的自行车。由于自行车不像其他东西一样方便携带,也就难逃被学生遗弃的命运。

  还有些同学太“任性”,纯粹就是不想要了。于是自行车就被任意停放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无主车辆。“每年这样被遗弃的自行车大概也有几千辆。”

  被遗弃的自行车大多状况良好,还可以继续使用。为了解决废弃单车占据校园空间的问题,一些高校想出了不同的解决之道。

  宁波诺丁汉大学:

  变身公共自行车,微信登录便可租借

  最近,宁波诺丁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了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成员们把校园里废弃的自行车,改造成了公共自行车。

  每辆车上都有密码锁,学生只要在微信平台上登记学号,就能收到车锁密码,成功借车。

  学校负责后勤的老师告诉记者,对于闲置了两三年的废弃自行车,学校会组织公示,如果无人认领,则被判定为无主车辆。

  成员们从无主自行车里挑选了10辆款式、颜色相近的作为第一批公共自行车。他们打印了印有“UNNC Public Bike”(宁诺公共自行车)字样的贴纸贴在自行车横杠上,给每辆自行车上了编号。

  大二环境科学专业的丁晨雪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在自行车上不上锁的问题上,他们花费了不小的心思。

  “普通的钥匙锁自行车需要较多的人力保管钥匙,无锁自行车又无法统计谁借了车,不便管理,多次讨论后,我们确定了用密码锁的方案。”

  每辆公共自行车上都配备了密码锁,通过微信平台后台的编程,借车的学生只需要输入“JC”(借车拼音)、自行车编号和学号,平台就会自动回复该车的密码锁密码。

  用微信登记的方法,大大节省了人力,丁晨雪说:“每天只需要1个人在晚上登陆微信查看一下当天的用车情况,并看一下自行车是否归还就可以了,管理相对轻松。”

  如果出现什么人为损耗,或者借车不还的情况,他们也很容易通过学号和微信找到相对应的学生。

  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已将近一个礼拜了,“目前有快150人关注了宁诺公共自行车的微信平台,车子被借过快20次,运行下来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大家都非常自觉按照规定借还车”丁晨雪说。公共自行车不限于在校内使用,还可以骑到校外。

  浙江理工大学:

  残缺自行车,交公安回收记者从浙江理工大学后勤人员了解到,大部分遗弃自行车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对于这些自行车,学校没办法处理,只能一直堆在车库,有些甚至要堆放两三年,等到自然损耗后才能处理。

  于是,学校车库有这么个现象:靠近出口停放的自行车每天还是会有人骑,但是车库里面就堆放了很多遗弃车辆,停了一年又一年,灰尘落了一层又一层。“同学每天喊着没有地方停车,学校每天很为难。”

  对于那些“缺胳膊少腿”,无法正常使用的自行车,学校就有招了。学校会对此类自行车进行集中公示,无人认领之后上交给公安部门进行处理。公安部门会选择合法的回收单位进行回收,回收资金统一归到学校财务处。

  保卫处副处长周杭伟说,“按理说自行车是同学们的私人物品,学校无权处理。但是它们被遗弃在学校的公用场地,占用了学校的大量空间,学校从全局出发,必须对这些自行车进行处理。”

  周杭伟说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完善的校园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可以由学生会出面,对出售二手自行车的个人给予等额回报,不要仅限于钱财,着眼于毕业生的需要,就业的帮扶等。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废弃自行车,电动车也开始挤占学校空间,电动车充电停放已经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交通秩序。

  学校的生活区都是十几年前规划的,不能适应电动车和轿车的停放,很多电动车几乎占据了学校的消防通道,有些学校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不允许轿车和电动车进入学校生活区。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张冰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