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小区楼道“圈地”为何如此疯狂 物业当面阻止也无济于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4-13 09:59:38

  明明是公共过道,一些业主私自安装铁门将其圈走,改建成杂货间、厨房,而且这样做的人家不止一户两户。昨天,高新区和美城小区业主虞女士向本报反映,小区里业主侵占公共过道乱搭建的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占用公共空间,而且严重影响隔壁邻居采光通风。

  业主在公共过道装上铁门圈地

  和美城小区位于高新区通途路与扬帆路交界处,入住不过1年的时间。虞女士住在5号楼,楼高34层,每层有4户人家,其中东西两侧各有1户,中间有2户,虞女士家就位于中间。

  虞女士告诉记者,大约一个月前,东侧的邻居在公共过道上装了防盗门,将一段公共过道“圈”进家中,变成了私人地盘。被侵占的公共过道面积在6平方米左右,里面放上鞋柜、旧自行车等物。

  虞女士家的次卧窗户正好对着这段过道,这让她心里有些不舒服,“影响我家通风和采光,何况这个过道是大家共有的,对方无权占用。”

  当时双方经过协商,邻居同意共用这块区域,并给了虞女士一把钥匙,虞女士随后放了一个鞋柜进去,不过到了第二天,鞋柜便被对方还了回来。

  4月11日早上,虞女士看到邻居要在铁门旁加装防盗窗,她上前阻止,双方发生了冲突。昨天中午,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她家隔壁邻居确实装了铁门,不过主人不在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只要邻居不在过道装上铁门,不影响我家,平时在过道里放点东西,我也不会有这么大意见。”虞女士说。

  一个单元里就有20多户在装门

  记者实地查看发现,侵占公共过道的情况在和美城小区5号楼挺严重。从楼道的整体格局上看,该楼东西两侧的房子相对独立,门口有段公共过道,很多人家装修时将这块公共区域变成自家的一部分。

  以5号楼一个单元为例,不少人是去年陆续买房搬入,目前有一半左右尚未装修。记者从32楼开始逐层往下查看,已经占道搭建完成或正在搭建的,有20多户。有的直接将过道砌墙封死装门,小区的监控摄像头也被圈进家中;有的将过道变成厨房,还有不少人拆掉栏杆,将房子北面的中空层用水泥浇平,扩大面积。

  11楼业主袁小姐说,她的邻居不仅装了铁门,还准备安装窗户,她找邻居协商,对方答复,别人拆他就拆。27楼业主任女士的邻居则将大门直接装到了过道上。“我家窗户一开,就看到他家的杂物间,你说我的心情会好吗?”任女士也找过邻居,对方的条件把她吓了一跳,“他让我亏一点,把房子卖给他。”

  业主们说,4个月来,他们先后找过物业,以及高新区的城管和房管部门,但都没有结果。有的业主选择自行解决,将建在过道上的门砸掉,被砸的一方随后以破坏门锁的方式进行报复。

  “我的父亲也想去砸,被我们拦住了。邻居们已经建了维权QQ群,希望理性维权。”业主袁小姐说,这件事如果不重视解决,日后将影响邻里关系,还有可能引发新的冲突。

  物业当面阻止也无济于事

  和美城是新小区,物业费要每平方米2元,不少业主认为,侵占行为之所以蔓延,物业公司在管理上存在很大责任,如果最初就坚决打击乱搭建,现在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跟风。

  记者找到永达物业和美城管理处柳经理,他说自己也很无奈。“我是今年1月份来到这个小区,当时情况已经很严重,有80多户人家存在侵占公共空间的行为。”他说,侵占行为集中在小区4号楼和5号楼,其中以5号楼最为严重。他说物业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劝阻,“我们当面阻止了,但有的人会趁晚上偷偷把材料运进来。”

  有业主向记者提供了两份资料照片,一份是物业张贴的关于禁止违章搭建的通知,呼吁不要私搭乱建;另一份是物业公司发函给高新区信访办,询问此事归哪个部门管,希望能对小区进行一次彻底整改。两份资料落款时间都是今年3月底。

  柳经理说,目前有超过100户人家存在侵占和违建行为。这件事光靠物业一家是无法解决的,“我从事物业工作13年,先后管过10个小区,这件事最让我为难。”

  记者准备离开小区时,看到一对年轻夫妻正在实地“考察”,他们说,了解下别人在公共过道上是如何改造的。

  和美城小区业主遭遇的难题该如何解决,到底哪个部门能管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

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