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患者扎堆,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又大量闲置,为改变就医现状,3月31日起,我市选取了柯城区、衢江区及常山县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引导和鼓励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
目前,我市的就医现状究竟如何?为何要实行分级诊疗?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政府又做了哪些工作?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大医院里人满为患
花点时间为“放心”
3月31日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只见大厅里人头攒动,挂号窗口排着长队。
在儿科门诊,医生被好几对家长和孩子包围着,而在等候区域,有更多家长带着孩子坐等叫号。“这么多人,不知道一上午能不能轮到,不过也只能等着。”一位等候就诊的母亲说,自家孩子有点咳嗽发烧。
而在4楼的牙科,等候区也坐满了人。一位女士因为牙疼,特意向单位请了假过来。她前几天曾来过一次,但当时号已经挂完了,窗口工作人员提醒她,可以预约挂号。她跑到自助挂号机前,想预约第二天,但号已经没有了。无奈,她选择忍几天,把挂号时间推后了几天。
记者在市人民医院转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科室都有人在排队等候,还不断有没排上号的,想找医生加号。门诊人满为患,而走进住院部,病床也没有空缺,满满当当都是人。有的人已在重症监护室里等了2天,还没等到床位。
临近中午,记者准备离开时,又遇到了那位看牙科的女士,她刚排队交完钱准备去拍片。“估计一上午是弄不完了,下午还得过来。”她笑笑说,到大医院看病是很费时间,“但是总觉得来这里更放心些。”
分级诊疗的核心
意在扭转就医观念
市卫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接诊人数118.2万,床位使用率99.99%;衢江区人民医院门急诊接诊人数33.74万,床位使用率97.6%;常山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接诊人数48.9万,床位使用率101.85%。
与大医院的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相比,乡镇卫生院的床位使用率则显得有些“冷清”:高的百分之五十几,少的才百分之二十几。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到我市一些大医院看病,挂号、看病、化验、缴费各个环节都要排队,而且大医院的一些专家门诊,由于病人太多,半天要看六七十个病人,导致专家用于每个病人的诊查时间十分短暂,不利于疾病的诊治。而到基层医院,因为病人不多,医生们可以细致了解,从各方面对病情进行指导,有利于病人的治疗。“从医学角度上来说,有些小毛病不管去哪里看,都需要一定时间调养才能康复,实际上无需挤到大医院去看。还有一些处于康复期的病人,回到基层医院也完全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合理的分工应该是,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后期康复,而大医院应主要承担疑难重症诊治、重大复杂的手术以及高端医疗设备的检查等任务。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当前老百姓盲目就医观念。”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刘文勇说。
百姓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
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
老百姓不愿意去基层医院看病,归根结底是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不及大医院,老百姓对其缺乏信任。为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医疗用房、仪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等要素配置,为居民提供较好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
上月27日,开化县人民医院与衢州市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开展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让开化居民就近享受城市三甲医院高水平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市本级的5家公立医院共支援12家县级医院和12家乡镇卫生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们采取的是对口支援模式,现在全市已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对口支援格局。”刘文勇说。
除此之外,借助新一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机会,衢州各县级以上医院还积极开展与省级医院合作,例如,市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市中医院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市妇保院与省儿童医院也签订了合作协议。一些县(市、区)医院还分别与浙二医院、省肿瘤医院、邵逸夫医院、省妇保院等医院合作。
针对医生个人,则大力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我们开展了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从高中毕业生里挑选合适人才,与他们签订协议,送他们到医学院校学医,学成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至少5年以上。”刘文勇说,此项工作从2009年就已开启,5年里共定向培养400余人,如今已有96人到岗。
而另一项进展得如火如荼的工作,则是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与辖区居民签约,为签约的居民提供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
另外,为了方便基层百姓购买日常药品,我市将继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区级医院使用的基本用药品种目录与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用药品种目录的匹配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