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江山春茶市场:产销基本平衡 转型还需加快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4-02 09:36:41

  又是一年春茶采摘时。近日,记者走访市区茶叶经销商、茶叶交易市场发现,受天气、市场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市春茶产销基本平衡,但仍面临转型的重任。

  形势:产销基本平衡

  在县河东路的“茶叶一条街”,许多顾客正在挑选茶叶。在吴公山茶直销处,两名员工正忙着分拣茶叶。该店负责人周明仙介绍,店内所售的茶叶主要有绿牡丹、罗洋曲毫等品牌,每天能卖30多斤。“品质一般的绿牡丹零售价为每斤300至400元,稍差的也要200多元。”周明仙说,今年茶园的茶叶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但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附近另一家茶叶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春茶主要受天气和人工两方面的影响,产量提升,价格微涨,但产销依然平稳。“以绿牡丹茶叶为例,今年每斤批发价比去年便宜100元左右,而产量和销量也基本保持平衡。”茶叶走俏也带动了批发经营。“今天刚接了一份15斤的订单,明天就要给客户发过去。”在农贸城做茶叶批发生意的周先生介绍,外地客户特别喜爱绿牡丹、罗洋曲毫等品牌的茶叶。

  “今年立春以来,我市阴雨天气居多,温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也没有碰上倒春寒,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茶叶生长,茶叶采摘期也提前了10至15天。”市茶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现有茶园5万多亩,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较去年增加20%至30%,将达1200吨。

  困扰:成本上升品牌不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种植户和经销商都提到了人工成本上涨的情况。“目前我们种植和管理茶叶的技术,已经成熟了,但缺乏熟练的采茶工。”峡里风茶行负责人胡淑香说,采茶工工资涨了不少,现在每人每天平均工资120元,而且人还难招。“春茶上市时间的提前,使采茶工的需求更旺,为了不耽误抢采春茶,许多茶农都选择高薪留人。”胡淑香说。

  “今年的形势虽然好,但与往年相比,礼品茶的购买量是越来越少了。”经营茶叶生意多年的姜女士相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的这几年,她退掉了豪华包装盒,改用朴素简装。种茶、采茶成本每年在提高,茶叶价格却下降了,让她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我想今后多生产一些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茶叶,少一点高档茶。”她说。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品牌不够响亮,江山茶的知名度还不高。“虽然江山绿牡丹、罗洋曲毫等茶有一定的名气,但相对于开化龙顶、松阳白茶、新昌龙井等名茶还有不小差距。”一位来自嘉兴的茶商说,由于茶叶生产成本上升,茶叶经营户的利润空间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春茶市场的发展。

  出路:保证质量加快转型

  我市春茶市场面临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呢?

  近些年,保安乡裴家地村的“毛岩”牌绿牡丹茶销量很好。“从3月20日开采到现在,茶叶供不应求,每天销量200多斤,卖得非常好。”裴家地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岳华介绍,该茶种植环境好、品质优良、加工工艺传统,真正实现了无公害种植,每斤最高售价可达1500元。“我们茶叶售价高的秘诀,就是保证质量、做好品牌。”王岳华说,合作社建立了标准化茶厂,对采茶、制茶都进行严格管理和把关,确保茶叶质量。该茶先后获得第二届国际名茶金奖和中国精品名茶金奖等奖项,销量一年比一年大,畅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

  “此外,茶产业应该调整茶类,推广新技术。”市茶技推广中心主任余华波说,全市茶园、茶场要进行优化改造提升,鼓励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同时,许多茶园可以转型做红茶,因为红茶对鲜叶标准低一点,成本降低不少,储藏的时间较长,销路也不错。

  十罗洋茶场负责人廖松柏建议,茶叶合作社应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统一种茶,走共同发展之路。“我们合作社以每斤120元的价格收购茶青。农户只管种茶,省去加工销售的成本,能给农户增加不少收入。”廖松柏说。

 

来源: 江山新闻网 作者: 姜峥煜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