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美食频道 > 美食资讯
酸奶美味又营养 喝酸奶必知6大禁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3-25 14:41:53

酸奶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奶制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过,你喝酸奶的方法是否正确呢?小编要提醒你的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是不宜喝酸奶的哦。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日常喝酸奶的禁忌是怎样的吧。

喝酸奶的6大禁忌

喝酸奶并不是老少皆宜。事实上,酸奶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腹泻或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在肠道损伤后喝酸奶时要谨慎;1岁以下的小宝宝,也不宜喝酸奶。此外,糖尿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最好别喝含糖的全脂酸奶,否则容易加重病情。适合多喝酸奶的人群有:经常饮酒者、经常吸烟者、经常从事电脑操作者、经常便秘患者、服用抗生素病人、骨质疏松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酸奶不可随意搭配食用。酸奶和很多食物搭配起来都很不错,特别是早餐配着面包、点心,不仅口感好还营养丰富。酸奶不宜和某些药物同服,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它们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但酸奶很适合与淀粉类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米饭、面条、包子、馒头、面包等。

并非量越大越好。许多人喜欢喝酸奶,甚至把它当成了饮料,每天好几瓶。专家指出,喝酸奶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保健食品身份的酸奶,更要控制量。蒙牛冠益乳所标示的适宜人群为”肠道功能紊乱者、免疫力低下者“,用法用量为”每日二次,每次一杯“。专家指出,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功效的功能性食品,不能像普通食品一样随意大量食用,而是要注意适宜人群和用法用量,不要过量食用。

只能冷藏不能加热。很多人知道酸奶里千千万万的”菌“是好东西,但却不知道如何留住它们。专家介绍,在酸奶刚生产出来时,里面都是活菌,只有冷藏才能将活菌很好地保留下来。还有人喜欢把酸奶热了喝,这种做法更是暴殄天物了。

别拿酸奶充饥。当你饥肠辘辘时,常常会马上抓起一杯酸奶,一饮而尽?这样确实能够缓解一下饥饿的感觉,但是最好别拿酸奶充饥。因为空腹时胃内的酸度大(ph值是2),酸奶所特有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杀死,其保健作用会大大减弱。还是在饭后1~2小时的时候再喝吧!因为这时胃液被稀释,胃内的酸碱度最适合乳酸菌生长。另外,在晚上喝酸奶好处也更多一些。 记得喝完酸奶后,特别是晚上喝完后,要及时刷牙,因为酸奶中的某些菌种及酸性物质对牙齿有一定的损害。

不要想着减肥拼命喝酸奶。酸奶因为它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够有效地调节体内菌群平衡,促进胃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而研究表明,长期便秘和体重增加有一定的关系。酸奶还具有一定的饱腹感,轻微饥饿时喝一杯可以有效缓解迫切的食欲,从而减少下一餐的进餐量。

除此之外,在服用以下这几种药时也不宜喝酸奶哦。

服用4种药不宜喝酸奶

胃药:酸奶能促进胃酸分泌,而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胃药的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喝酸奶可能抵消这些药物的部分药效。

抗生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会影响酸奶中乳酸菌的活性。酸奶中的钙、镁离子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可产生络合反应,降低药物效果。此外,酸奶可加剧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的药物(如红霉素、阿莫西林等)的水解,降低疗效。

铁剂:用于治疗贫血的含铁药物(如枸橼酸铁铵、琥珀酸亚铁、多糖铁等)不宜与酸奶同服,因为酸奶中的钙离子可与铁离子在十二指肠中发生竞争,导致铁剂吸收减少,降低疗效。

降糖药:酸奶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多乳酸,而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在发挥药效的同时,会使体内乳酸增多,服这类降糖药期间喝酸奶,可能增大乳酸性酸中毒风险。

在喝酸奶时切记以上禁忌哦。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