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先进,传统的做法是在年终总结会上发本证书、发个红包“以资鼓励”,然而,衢江区却创新办法,对优秀家庭农场主“以学代奖”,组织到台湾等地去找差距、拓视野、学标杆。
3月22日,天气放晴。从衢龙路拐进衢江区高家镇红日家庭农场,一进门,一幢古色古香的牌楼正在施工,硕大的石牛雕像伫立一旁,再往里则是一排古色古香的休息亭和停车场,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直通铁皮石斛基地。
“这些做法都是从台湾学来的。”农场主周卸才告诉记者,去年4月,他作为优秀家庭农场主,参加了由区里统一组织的赴台湾家庭农场学习考察。一周时间内,他们马不停蹄地走访当地一些知名农场,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归来后,周卸才立马对农场进行形象提升,同时将植物自然生长理念引入到实践中,“不通过人为的干预破坏植物的自然习性,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
不发红包奖励“学习”,是衢江区农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的新办法。据该区农业局局长汪泉水介绍,近年来衢江区致力打造放心农业,为了让优秀农场主“走出去”,把外面好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引进来,2013年起,衢江区取消原来的年终考评方法,将农业项目贴补资金的一部分资金用于优秀农场主“见世面、学本领”,除第一梯队优秀农场主到台湾外,第二梯队也被送到省内兄弟县市学习,第三梯队市内互看互学。
“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农场主们表示,通过住农家、开座谈会、看农场、尝农品、交农友等方式,深度了解了台湾家庭农场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机产品认证、生产质量标准、农民组织方式和农业服务方式。
短短一两年间,把外面先进经验“种”进自家田,已催生势不可挡的化学反应。徐六泉借鉴台湾模式,组建红艳草莓产销班,使莲花镇“荒田畈”变成了“3万元田”。
蜜汁源家庭农场的俞建飞有感于台湾家庭农场协会的力量,组织衢江家庭农场“抱团”发展,牵头建立家庭农场产业协会,并将台湾生态农场精细管理、以质取胜、以特取胜的理念付诸行动,效益可观。陈建海家庭农场则搞起创意农业,相继种出了“五角星”、“爱心”和“人参果”黄瓜。“奖几万块钱,不如通过学习,使得我们的创业创新热情更高,思维能力更强,发展理念更超前。”陈建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