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宏玮(左)与周闻正
3月12日,衢江法官柴宏玮与驾驶员周闻正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上,在滚滚的高速车流中,冒险从翻倒的面包车里成功救出8个人。此事在当地引发人们热评。柴宏玮今年41岁,是衢江法院廿里法庭副庭长。3月14日,记者走进廿里法庭,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热心救人的法官背后更多的暖心故事。
把当事人的事
当成自己的事
“最初听说他救了8个人,我们有些惊讶,可转念一想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他遇到了肯定会去帮忙。”79岁的鲁国生,在廿里法律服务所担任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因案件代理与廿里法庭打交道多年,熟悉柴宏玮的办案办事风格。“他本来就是个充满正义感的人,正直又热心。”
2012年春,廿里的叶某在帮人建房时不慎坠楼死亡,鲁国生代理了这起案件。原被告双方在究竟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上有分歧,且两者的赔偿金额有较大差距。
在处理此案时,柴宏玮得知叶某家里十分困难,建房方条件也一般,但购买了建房保险。为了给当事人争取到最佳利益,柴宏玮一边帮助其补齐索赔材料,一边与村、乡镇、民政局、保险公司各方沟通。
“能不能赔,怎么才能赔,有哪些条件,每一个问题都问得非常细。”鲁国生说,反反复复好几个月的时间,柴宏玮一直为此事忙碌,“每个地方都跑了好多趟,完全当成自己的事情在办。”最终,各方坐在一起调解,达成一致,叶某家人获得了30余万元的赔偿及补助。
被帮的人特意赶来
诉说他的好
听说要采访柴宏玮,67岁的老人洪炳善特意冒雨前来,诉说柴宏玮曾给过的帮助。“我儿子在廿里镇上开店卖电动车,有人欠钱一年多都不给。”洪炳善说,他找到柴宏玮想起诉对方,“柴法官听完后,立刻打电话找人帮忙沟通调解,过了两天,对方就把钱送过来了。”
实际上,调解一个案件,往往比判决一个案件要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柴宏玮在廿里法庭共审理办结各类案件1000余件,无改判案件,无上访案件,且调解撤诉率达73%。“每一个案件都会先细致调解,且尽最大努力调解成功。”柴宏玮说,调解虽然累一些,但效果比较好,“各方都认可,彻底把问题解决。”
用细腻情感
化解一起起家庭纠纷
“法官的工作不只是法,也关乎情。”廿里法庭庭长朱贤红说,柴宏玮多年基层工作中,不仅精通各类法律,专业过硬,而且懂得风土人情、世俗民心,善于用真诚与温情去解决问题。
早在2010年时,一位老人找到柴宏玮,要状告3位儿子不赡养自己。在听完老人诉说后,柴宏玮得知老人早上都没有吃饭,便拿出自己身上仅有的50元钱,递给了老人。中午老人回家后,同儿子们说起了这件事。
当天下午,老人的三个儿子满怀愧意地来到廿里法庭,表示已经商量好如何赡养家中老人,不用再上法庭。而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2013年夏天,柴宏玮接待了一名80岁的老太太,她有二儿二女。在她住院期间,小女儿发现母亲的4万多元存款,悄悄藏了起来,兄、弟、姐知道后,闹起了纠纷。老母亲怕兄弟姐妹反目,不得已将小女儿告上法庭。
一番走访之后,柴宏玮对老太太的每个子女都有所了解,也从侧面了解到小女儿并不是真的贪图这笔钱,而是自家离母亲家最近,照料最多,心里有些不平衡。他找到老人的小女儿谈话,表示如果愿意主动归还这笔钱,法院以这笔钱是被告代为母亲保管的名义调解,被告当即表示愿意。于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为了表示谢意,老人的小女儿还给柴宏玮买来了一束鲜花。想到兄弟姐妹的纠纷虽已化解,可母女俩的隔阂仍未消除,柴宏玮领着小女儿来到医院,将鲜花转送给了老人,告诉她这是女儿买给她的。病床上老人留下了眼泪,母女俩和好如初。在纠纷化解的几个月后,小女儿还主动提出,母亲独居的老屋已经破旧不堪,希望能从母亲的存款中提取部分用作修缮房屋,兄弟们也愿意为老母亲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