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他经历了工伤、夫妻感情险些崩溃 他说:无论什么都比不上亲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2-17 09:13:59

罗教树在工地上。

  2006年1月13日,记者跟随着来杭州打工的三位农民工,和他们一起体验回家的路程,一起分享他们一年的打工经历。

  十个年头,我们一起见证了他们靠着双手挣来的生活,体会到他们涨了50元工资时的欣喜,分享他们一整年无法见到亲人的思念,工伤、欠薪、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分居夫妻感情分歧,这些事情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他们身上。

  十个年头,他们的家乡在变,打工的城市在变,但他们赚更多钱、一家人和和美美回老家过日子的梦想一直没有变。

  在第十个年头,我们选择了讲述湖南人罗教树的十年得失、湖北人李文发重新回到江南打工,再来看看十年后的今天,一群年轻“候鸟”带着一年的收获回乡,他们文化层次更高、工作种类也与上一辈候鸟不太一样,他们中更多人期待着在城市中落户。

  有人曾问,为什么你们坚持一年一年跟下去?答案或许很简单,历史不只是大人物大事件,普通人有血有肉的个体故事,才聚合成了历史,才是隐藏在宏大叙事历史背后的厚重真实。我们做的,只是细节的记录,以期留一份微历史。黄莺/文

  辛苦打工35年,他成了小包工头,年薪达到10万,从来没赚这么多

  在工地时饥时饱,落下慢性胃病。2014年2万医药费成开销大头

  再过五年,期待在家开农家乐

  再也不用出来打工了

  今年1月30日,我又一次来到农民工罗教树在湖南的家。

  与罗教树相遇,非常偶然——那是2006年1月在一列开往贵州方向的绿皮火车上,我见到了背着大包小包从杭州回湖南老家的罗教树,那一年他39岁,怀揣着两个梦想:在老家盖个房,老婆身体能好一些。

  2015年,这是我们相约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他在湖南岳阳打工,今年第一眼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气色好了很多,皮肤有点红润的感觉,不再是以前见到的干枯感,自信感明显比以前强,整个人非常利落整洁。

  做了小包工头,年薪达10万

  从来没有一年赚过这么多钱

  或许是因为熟悉了,这一次罗教树大方地把小记和摄影领进工地,走上二楼他住的板房里。

  板房里总共6个床铺,当天工地休息,其他工友都出去玩了。罗教树插上电取暖器,招呼我们坐下。

  我说:“看来今年收入不错哟,难得脚上的鞋这么干净?”他穿着一双运动鞋,这些年难得看到他穿着这么整洁的鞋。

  罗教树嘿嘿笑了:“还可以。上半年在长沙工地上做模子,下半年老板在岳阳包了一个工程,把我们调到这个工地来了。一年收成有10万块吧,虽说今年大形势不好,我还可以。”

  罗教树是给工程做模子的,就是房子钢筋架搭好,他们在钢筋架外面订木板,这样才可以把混凝土灌进去。由于罗教树做事负责任,得到了包工头的信任,他前几年就开始做起了小包工头:大老板包下整个工程的模子制作,罗教树可以分包某一幢楼的模子工程。说是小包工头,其实是一个类似管理的小班长,他包工程的总价是透明的,没什么赚头,不过他作为管理者可以提取工程总价5%的管理费,加上自己辛苦所得,一年收入终于达到10万元。

  对于10万元的年薪,罗教树说以前自己从没想过,“活是辛苦的,但看到收成还是很欣慰,我从来没赚得这么多。”罗教树说,2014年下半年他把老家的弟弟也一起叫出来跟他做了。

  懂得与妻子沟通

  两个人重归于好

  他的好气色,不仅因为收入的提高,还因为他与老婆唐伟秀重归于好了。

  2012年,罗教树因为与老婆长时间分居,两人的感情走到了岔路口。2014年初,我去他家,两人貌合神离,小记都不敢提及两人的感情,唯恐一句话不慎,成为了两个人破裂的导火索。今年,问及罗教树与老婆唐伟秀的感情,他有些羞涩又有些坦然地说:“没事了,好了。”

  两人感情的纠纷因钱而起。唐伟秀觉得罗教树在外打工多年,平时给她的钱并不多,为什么每年年底一点结余都没有,她起了疑心。而罗教树却觉得很冤,自己在外辛苦赚钱,前几年赚得并不多,既要供儿子上学,又要供老婆看病,能撑过去已经不错了,哪会有钱多下来。

  我能看得出,唐伟秀自从搬到离长沙更近的湘潭租住后,见到和听到的事物跟原来山坳坳里的金石桥完全两样了,渐渐地,她对外面花花世界的渴望与好奇愈来愈强烈。可现实与期望差距太大,所以对丈夫产生了不满。

  2014年,罗教树懂得了跟老婆及时沟通,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个月又给儿子汇了多少钱,让老婆知道钱的去处。当然,唐伟秀慢慢理解罗教树的难,平复了心情,也能抛开怀疑关心罗教树了。

  多年打工落下胃病

  看病成了2014年最大的花销

  正聊得起劲,罗教树拿出一盒药,说要先吃一下胃药。这是他今年最不顺心的事,治疗自己的胃病花去上万元。

  “看病不是有医保吗?”我问罗教树。他摇摇头,“我们参加的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只有住院才可以报销,门诊几乎没得报销,而且我又常年在外面打工,不是在户口所在地医院看病,报销比例非常低。”

  罗教树的户口在湖南新化县,但他常年在长沙等地打工,胃病这种病是慢性病,哪怕医院同意他住院,他都没有时间,要到工地上班赚钱啊。所以,一次次配药只能自掏腰包。“我每去配一次药都要花上2000多元,配回来的药能吃一个来月。”罗教树说。

  除去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夫妻俩的医药费是2014年这个家庭最大的开支。罗教树说,2014年他们夫妻俩看病估计花了2万多元。

  说起罗教树的胃病,这是多年在外打工落下的病。罗教树自14岁就外出打工,去过长沙、广州、杭州等地,出门在外风餐露宿,有时饥有时饱。虽然现在工地上有食堂,但食堂通常比较油腻,而且也不好吃,有时等他们开始吃,都已经是冷饭冷菜了,“偶尔去周边吃,觉得不放心,而且贵。”从罗教树的言语里,记者能感觉到他特别渴望上班回家后,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饭。

  期待五年后回老家开农家乐

  再也不用出来打工了

  我问罗教树,未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期待五年后我不用出门打工了,跟老婆在老家做点小生意,每天能一家人在一起开心过日子。”

  罗教树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2014年,老婆唐伟秀仍然租住在湘潭中路铺的房子里。她开个中药店铺,一边给自己调理,一边做点小生意。家里几乎没有变化,“反正这是临时的房子,也不想添什么家具,留着钱装修老家的房子去。”罗教树2013年终于在老家新化县水车镇老庄村口盖起了新房子,2014年他没有足够的钱去装修,一模一样空在那里。

  这几年罗教树的主要任务是供儿子大学毕业,等到2018年儿子本科毕业,他就可以为装修房子攒钱了。说到这儿,他露出了惬意的目光,畅想未来的生活:“再攒几年钱,五年后,我把位于村口的房子装修成农家乐,一楼开店面,二楼、三楼做成客房。四周田野上,种点蔬菜。”

  他想着每到夜幕降临,他跟老婆、妈妈坐在自家房子里,开开心心地吃老婆烧的晚餐;闲暇日,还能约上兄弟姐妹在自家屋顶露台喝茶聊天。“若这些都能成真的,我就觉得自己外出打工40年的日子也值了。”罗教树说完,叹了口气,不好意思地笑了。

  罗教树从39岁走到了48岁,这十年经历了太多事情,翻开十年的乡村年度档案,发现罗教树身上有着十多年来农民工面临的各种问题:儿子网瘾辍学、夫妻长期分居感情出现问题、因为工伤事故半年没赚到钱,还有底层的打工环境带来的病痛,以及无法享受的医保。

  十年,他一步一步踏实地工作,赚的钱多了起来,人慢慢自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内心朴实,十年之前我遇到他的时候,他的心愿是多赚点钱,老婆身体好点;十年之后,他想着多赚点钱,回老家跟老婆和和美美过日子。社会磨砺,从未磨去他最最淳朴的价值观。

  但是生活起起伏伏,也让他领悟:无论多少金钱,都弥补不了亲情的缺失;无论牺牲什么,都不能牺牲孩子的成长。

  一年又一年,候鸟们归去来兮重复上演,很多人像罗教树渐渐失去,失去青春,失去力气;也有收获,收获财富,收获未来和爱。一起来看看罗教树的十年。

  2005年:年底罗教树从杭州回到湖南老家,因为估算不准儿子的身高,不敢给孩子买衣服。他因为家乡的交通不便利、治安没杭州好、秩序没条理,向记者道了三次歉,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2006年:罗教树回到长沙打工,他的妻子唐伟秀第一次走出老家去往广东打工,她说:“我心里最挂念的还是儿子,经常整夜睡不着。”这一年,一家增收2000元,但是背后的分离,想想也是心酸。

  2007年:罗教树带上妻子继续在长沙打工,比前一年增收6000元。那一年,当着记者的面,唐伟秀哭了,因为儿子不争气,迷上网络,还离校出走了。

  2008年:这一年罗教树为了孩子请假几个月,就是陪孩子读书,少赚1万元,但是儿子懂事了。

  有段文字特别印象深刻。深夜,父亲从网吧找到了儿子,打了他一巴掌,父子两人一声不响往家走。

  “我为什么要出去打工?孩子没有希望了,我赚钱还有意义吗?”罗教树一个劲地问。

  “你们两个都出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家,冻死饿死。”儿子崇财流着眼泪对罗教树说。

  2009年:五年来罗教树第一次这么开心:儿子懂事了。也是这一年房价飞涨,想有个自己的家成了夫妻俩不敢说出口的梦想。

  2010年:6月罗教树查出严重胃炎,临近癌症。因为夫妻两个人常年不在老家,没人通知他们,罗教树没参加农村医保,1万多元医药费全是自己掏的。

  2011年:这一年的主题是养伤和维权。

  这一年的4月27日,他在工地摔成骨折,事后老板只愿意给3万元赔偿,他甚至求助了在杭州的记者,虽然走仲裁他可以拿到大约8万元的赔偿,但是最终他只拿了4.5万元就了事了,瘸着脚去上班了。

  他说了句话,至今想想还是心酸:“我耗不起精力,家里只有我一个经济来源,再不去工作就没饭吃了。”

  2012年:账面上好转了,夫妻间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老婆说:“打工十多年了怎么会一分钱都没攒下!跟他在一起快20年了,还是租房过日子……反正都是没钱没房子,不在一起还是这样。”

  而罗教树则说:“我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一个人赚钱一家人花,怎么可能攒得下钱来?”

  2013年:打工20多年,这是罗教树最累最有意义的一年。儿子考上大学,罗教树在老家造了新房,他留了店面想开农家乐。

  2014年:打工赚了10万元,与妻子重归于好。

  问:十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罗教树答:与其他五个兄弟姐妹相比,我家最大的不同是儿子崇财考上了大学,是现在家族里学历最高的,这是我最骄傲的事。

  记者的话:儿子罗崇财是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十年前初见崇财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与他聊天,我问五句他可能只答了一个字,是害羞也是抗拒。2007年,崇财迷上网络,经常夜不归宿,而后辍学。罗教树从工地请假回家,一分钱不赚地陪伴了儿子几个月。

  问:十年间,实现了当初的愿望吗?

  罗教树答:实现了。2005年我心里装着两个愿望:盖个房子、老婆身体能调好。

  记者的话:刚成家的罗教树一无所有,唐伟秀一直挂在嘴边说他“老家连个房子都没有”。2013年罗教树46岁那年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他站在屋顶露台上笑得咧开了嘴。老婆唐伟秀病情基本稳定,甚至还自个儿开起了中药铺。

  问:如果这十年重来,你觉得可以把握得更好吗?

  罗教树答:没有!我觉得一路走来,没走弯路,虽然时间比其他人长了一些,但都沿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前进。

  记者的话:确实,认识罗教树这10年,他一直在进步,从模子工到一个小包工头,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慢但是很踏实。

  问:这十年家乡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罗教树答:水泥路通到了村子里,公路通到家门口,从县城到老家只要一个多小时。十年前我都不好意思带你们去老家,从新化县城去我老家要花四五个小时。

  因为新农村建设,他的老家成了景点,我妹夫就在紫鹊界梯田(是个4A级旅游景区)开农家乐,去年一年赚了10多万元,妹夫让我赶紧把房子装修起来,他那里住不下的客人接到我这儿住。

  问:未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罗教树想了想说:没什么愿望,只要儿子不读书了,我就没有那么大压力了,儿子媳妇是他自己的事。最大愿望是不用到外面来打工了,自己家里赚点钱过日子就好。

  记者的话:2006年1月16日稿件的大标题就是《湖南民工罗教树最大的愿望: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候鸟们张开翅膀飞出老家,但他们最终目的还是想在故乡更好生活。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

  十年跟踪记录当代农民工的生活、打工经历,可以认知当代中国以及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社会问题的所在。

  虽然十年罗教树的收入从1万多增加到了10万,但他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艰辛和痛苦。和妻子情感的隔阂、家庭生活的隔膜、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这足以说明属于农民工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比如子女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他们将收入的大部分支付了教育、医疗。

  十年账本可以看出罗教树一家的教育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医疗支出始终是这个家庭很大的开支。如果他们能够像城市人一样享受医疗保障等待遇,那他可以有更多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城市里总有人说农民工脏、素质差,其实不是的,是他们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从这份最朴素的乡村年度档案能看出,社会继续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同时要思考如何让农民工的生活改善、收入提升,对所有国民提供平等的公共产品,让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实现公平政治。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陈伟利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