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 Chang,香港建筑师,通过叠层墙体的设计成功将其蜗居变换出24种功能。
这是一个位于香港仅仅330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09290304平方米)约30.66平方米的公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家通过移动滑墙系统创建多达24种不同的空间组合,很巧妙的将小餐厅、厨房、酒吧、录像室、可移动浴室、图书馆、三间卧室隐藏起来。
天花板上的钢轨悬挂着数个活动墙面,可将房间切换功能——厨房、书房、洗衣间、衣帽间、带吊床的客厅、饭厅以及吧台。
如此高科技超现代的炫酷装修出自节约空间设计大牛Gary Chang之手。装修工程开始于2008年共耗资$218,000。
掀开布帘,即可见到高达天花板的收纳柜,这里简直是书和CD的天下,占满了好几面墙。当然,衣物与其他杂物都收罗在封闭式的柜中,掀开帘子不至于显得杂乱;如果放下四壁的布帘,看他的家就是"一贫如洗"了。
这个家看起来似乎"家徒四壁":四面墙均有布帘垂下,安安静静,不动声色,不过,所有的乾坤都隐藏在帘幕后。掀开布帘,即可见到高达天花板的收纳柜,这里简直是书和CD的天下,占满了好几面墙。
所有的家具也都简单到了极点:一张床,看不到任何花纹与图案,床脚安装了滑轮,可以移到任何一个空间;沙发、坐椅均素面朝天,白色调与整个空间统一,放在哪里都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仔细搜寻了一下,才发现家里再也找不出其他家具,属典型的单身贵族气派。
Zaha童年的家在巴格达,现在她住在伦敦一个更开放式的空间,她在这里工作和居住。
光线从天窗穿过,充满屋内的整个角落。
她一些早期的设计从俄国艺术家El Lissitzky获取灵感,并被挂在屋内的墙上。还有画像、家具和物品,同样透露出Zaha式的前卫。
从波兰到特拉维夫,从Bronx到柏林,这位犹太裔建筑大师一直因为工作不断在搬家。最后他选择了纽约——在曼哈顿的一间公寓,窗外是街道狭窄的路口,不远处就是曼哈顿的写字楼。
屋内的窗台上、桌子和柜子上摆满了一些Libeskind从世界各地搜集的小型雕塑,尤其是各种宗教的神。
而柯布西耶的椅子、还有茶几、办公桌等占据了大部分起居区域,整个空间整齐利落。这里也是Libeskind的“避难所”。
David Chipperfeld的纽约之家
David Chipperfeld的纽约之家
David Chipperfeld的纽约之家
巴西建筑大师Marcio Kogan的家充满了玩味与丰富元素,也许这和他原来是位电影制片人有关系。
他的家在一座建筑的12楼——那座建筑是他1980年首次参加建筑比赛获奖的一个作品。
这个家的视野是窗外城市的天空,也是屋内琳琅满目的摆件:无论是钢琴上还是柜子上,摆满了手稿、家具模型、旅行纪念品或是书籍。
Kogan记得其中每件东西的来源和故事,他的家是他自己的记忆博物馆。
工作的Kogan。
一张桌子、一个窗户、一个皇家广场,雕像和马。在巴黎孚日广场附近,Fuksas建筑师夫妇住在这里。
设计大师Jean Prouvé的原版家具、或是20世纪的不少经典设计,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在这个宽阔的空间内协调一致
Massimliano&Doriana Fuksas之家。
Massimliano&Doriana Fuksas之家。
Massimliano&Doriana Fuksas之家。
自从1997年接手了柏林“新博物馆”的设计任务后,这位英国建筑大师就一直居住在柏林。
在一座三层小房内,工作室、家都包括在内,Chipperfeld甚至还设计了一间小餐厅,让附近的柏林人过来消遣。
整个建筑物外观是混凝土结构,赤裸的墙壁也印证着这位建筑师向来对干净立面的偏好。
从大扇的窗户可以俯瞰街道和庭院,而室内放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经典家具则定义着这个建筑师家的自我放松。
Davis Chipperfeld的柏林之家。
这位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大师坂茂在2007年设计了自己在东京的家。
在东京的羽根木公园附近,为了不砍掉周围的一根树木,坂茂围绕原有的树建起了家的四壁。
整个室内按照禅僧居住的房间进行设计,家具很少。这里如同藏在都市中森林里的一个“寺庙”,也与坂茂一直以来崇尚自然的执着一致。
Bellini爱米兰,爱这座城市的文化和街道。
这位意大利建筑大师的家就在米兰市中心附近,一座建筑物的19楼。
整个家的颜色就是典型的意大利风格,最引入注目的是书房——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图书馆,高达九米的书柜放满了各式书籍。
佈置收納環環相扣,學好佈置也是收納的一種。
利用樓梯分層的概念,將杯子與茶包等物品分區收納。
不需冷藏的水果,也別一堆的擺放桌上,找個容器好看又好收。
磁鐵式的木棒,讓碗盤收納更有彈性空間,自己調配。
細縫妥善利用一點細縫都不放過,收納真正的精神就在這。
茶包不統一的外包裝和容易散落的小包裝,可集中放置相同的玻璃罐中收整。
冰箱和牆面的細縫,用來收抹布等廚房用品再適合不過。
尚未規劃的空間,可先用伸縮桿收納小孩的衣物。
尚未規劃的空間,可先用伸縮桿收納小孩的衣物。
有种说法说:正常的房价应该每平米是一个月的工资。
但是现在国内的房价简单一两万,动辄十万百万也是寻常。当人们劳苦工作大半辈子,还要贷款才能拼上百来万买上一间安居之家的时候。有人就坚决不愿为高房价埋单。
个性!我有一百万也不要买房。
(来源:绘本家居)
这是一个位于香港仅仅330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09290304平方米)约30.66平方米的公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家通过移动滑墙系统创建多达24种不同的空间组合,很巧妙的将小餐厅(餐厅装修效果图)、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酒吧(酒吧装修效果图)、录像室、可移动浴室、图书馆(图书馆装修效果图)、三间卧室(卧室装修效果图)隐藏起来。
装修工程开始于2008年共耗资$218,000。
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30平米改造出24般武艺的强大住所,也不是斥资百万的高科技超现代风格。关键的难道不是这是一个超牛建筑师干出来的呀。
相关:建筑大师们的超艺术之家
精彩的地方在于掀开布帘,即可见到高达天花板的收纳柜,这里简直是书和CD的天下,占满了好几面墙。当然,衣物与其他杂物都收罗在封闭式的柜中,掀开帘子不至于显得杂乱;如果放下四壁的布帘,看他的家就是"一贫如洗"了。
这个家看起来似乎"家徒四壁":四面墙均有布帘垂下,安安静静,不动声色,所有的乾坤都隐藏在帘幕后。
其实简单来说……这就是高大上的收纳技巧嘛!
不怕不怕,小市民也有神收纳技巧啊,只是逼格不高就是了。
推荐阅读:超容易!租房族的清新收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