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摩托车返乡大军:期待早日分享高铁红利(组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2-13 09:26:00
 
图为2月12日,返乡的摩托车大军在梧州东出口服务站休息。洪坚鹏 摄 洪坚鹏 摄
图为2月12日,返乡的摩托车大军在梧州东出口服务站休息。洪坚鹏 摄 洪坚鹏 摄

  12日上午,广西梧州市大雾弥漫,天气阴冷。中午时分,从广东顺德返乡、九岁的冼文静和父母到达了梧州市东出口春运返乡摩托车服务站。服务站的叔叔阿姨们端来滚烫的姜汤,喝下姜汤的冼文静,暖和了许多。

  冼文静的父亲冼艺超很心疼女儿,他把冼文静的手捂在怀里,让身体的热量温暖女儿冰冷的小手。“本来想买高铁票返乡的,但没时间上网刷票。年后一定让女儿坐一回高铁。”冼艺超说。

  2014年12月底,当冼艺超得知故乡广西平南县通高铁时,曾许诺让女儿坐高铁回家。“但没有想到,票这么难买。”冼艺超说,女儿知道买不到高铁票后有些失落。“没办法,只能让女儿再辛苦一年。”争取早日让她体验坐高铁的感觉。

  冼艺超父母双亡,但家中还有姐姐,冼文静的外婆也还健在。“再苦,春节也要回家。”冼艺超对记者说道。

  冼艺超骑摩托车从广东返乡过春节已经有四年。四年铁骑返乡的辛酸让他迫切地想分享高铁开通后带来的便利,但今年仍然与高铁红利失之交臂。

  与冼艺超一样失望的,还有来自广西藤县的陆愉文,他和23名一起在顺德打工的老乡,一个月前就开始在网上刷票,但最后23个人中,只有5人刷到了高铁票。没有刷到高铁票的陆愉文,只能无奈地驾驶铁骑返乡。

  24岁的陆愉文建议,铁路部门应增加南宁与广州间动车的班次。“我想,两年后应该会好一点。”

  在顺德做家私工人的陆愉文,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多元薪水。“其实我也不想远离故乡去打工,如果藤县有岗位,每月能拿到2500元人民币左右的薪水,我肯定留下来。我妈身体不好,如果在故乡打工,双休日可以回家照顾母亲。”陆愉文说。

  与冼艺超和陆愉文相比,家住广西马山县的潘育年要幸运一些,在广东打工近二十年的他,曾多次骑摩托车返乡过年,今年广铁集团开行的春运首趟农民工返乡高铁专列,潘育年成了其中的幸运儿。

  南宁铁路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广州开往南宁经停梧州的动车组列车共有21趟,每日运力为12800多人。

  梧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子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从2008年开始,参与梧州设在该市321国道东出口的春运服务站服务工作。7年来,返乡摩托车大军有几大变化:

  首先是摩托车返乡的量在下降。7年来,春运期间过境梧州的返乡摩托车大军一度达到60万辆次。2010年,两广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后,这一数量开始下降。2013年,春运过境梧州的摩托车大军达36万辆次,2014年下降到32万辆次。南广高铁开通后,预计今年春运期间过境梧州的摩托车大军将下降到24万辆次。

  其次是摩托车大军中,摩托骑行爱好者的数量增多。这些摩托车骑行爱好者选择驾驶摩托车返乡过春节,纯属爱好。

  再次是摩托车大军中,儿童的数量在减少。高铁开通后,春运大巴票开始降价且比较好买,很多摩托车手选择让小孩和老婆乘坐大巴返乡。

  “但坐大巴回乡还是贵,而且也不大方便。很多人还是选择驾驶摩托车返乡过年,要想让广西务工人员不再受铁骑返乡的苦,唯一的出路是家乡经济快些发展,那样才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陆愉文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蒋雪林 洪坚鹏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