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衢州撤地建市30周年。30年来,全市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区建成区面积从7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能级不断提升;美丽乡村能望见山、看见水、记得住乡愁,犹如珍珠遍布衢州。
今年,城乡发展面临新一轮提档升级。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城乡转型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列入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不断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这句话讲到了要点,戳到了痛点。”民建衢州市委会王建村委员在政协大会发言中,用三句话总结市区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不够经典、城市建设不够精致、城市管理不够精细。“衢州火车站从建市到现在,30年内已经重复拆建4次;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不科学,建了挖、挖了建,浪费严重;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严重。”
农村方面,九三学社衢州市委会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也归纳总结出八大症结:村庄规划滞后、人口集聚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压力加大,公共投入不足、经济发展乏力、政策措施缺失、统筹协调不强。“比如,村庄建设规划在挖掘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不够深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土地和公共服务资源存在浪费。”
怎么办?怎么干?代表、委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只有城市发展好了,农村才能发展好;只有城市转型了,农村才能跟着实现有效转型;只有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农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念支撑。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在规划的引领下,建好中心城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衢州城市的框架同金华、丽水等兄弟市相比已经够大,以现有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来看,出现了大而散,散而低效的负面效应。下一步要把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功能上,打造精致紧凑、和美儒雅的现代田园城市,提高城市的单位产出率、进而提高效率、效益和效用。“必须立足我市实际,静下心来经典规划城市,精致建设城市,精细管理城市,把衢州打造成精美城市。”王建村委员说。
其次,要通过市区主体空间战略的研究,引导中心城区和农村的发展有序联动、有效互动,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城中村改造等方式,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推动人的城市化;另一方面,要以城镇化为战略核心,提升中心镇、集镇等的核心功能,加快特色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格局。
人大代表黄岳华提出了《关于要求改造完善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生活公用设施的建议》,认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乡结合部不能出现“灯下黑”效应,要充分考虑郊区居民生活公用设施的配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辐射力和受益面。同时有代表认为,必须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如研究农保与社保的对接,让广大农民享受统一的社保待遇,提高新农合标准,逐步向城镇职工医保靠拢等。”
“强化城乡统筹,要发挥好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市住建局一位列席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