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哈密市区,发现哈密城区比吐鲁番大多了。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是新疆连接内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新疆门户”之称。哈密这个绿洲在丝绸之路上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哈密市区的风土人情与吐鲁番截然不同,在吐鲁番的街上,可以到处看到戴着头巾穿着长袍的维吾尔族女子,而哈密则很少见,可能哈密经济发达,传统思想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吧。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吐鲁番。
在市区了转了一圈,哈密的房价比吐鲁番贵多了,费了一番周折,最后入住一家私人旅店,不错。哈密市区基本上都是清真餐馆,不是很适合我们口味,找了一家面店,解决了晚饭。答应孩子们出疆以后开始自己煮饭!炖个蹄髈,哈哈哈,两孩子拍手叫好!
2012年09月10日星期一多云哈密-----嘉峪关行程610公里
哈密的早晨很凉爽,只有17度,长袖体恤都感觉凉飕飕的。
哈密的绿化也搞得很好,街边栽满了花草树木,花坛里布满了滴水管。
出了哈密,还是茫茫的戈壁,一片荒凉
星星峡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风格的分水岭。对于新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
当满目的荒凉进入视野,孩子们触景生情,吟诵起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星星峡不过是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边缘小镇。小得让你来不及回眸便消失在了戈壁的尽头。
穿越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行至甘肃与新疆交汇处,到达星星峡收费站。
终于出疆了,进入甘肃,我们在新疆整整走了21天,真正体会到了”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
连西北人自己也能深深体会到这片土地的苍凉。西北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看到敦煌的路牌了,感觉很亲切,3年前我们曾自驾来到敦煌,感受了丝绸之路灿烂的文化。
看到这熟悉的名字,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次不去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三年前在敦煌的时光。
那时毛毛才上6年级,比比看,现在变化大不大
当年的我,怎么感觉像个土匪头目:)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骑上骆驼向沙山进发,颠得照片都不能拍,必须要紧紧抓住把手。
那时的毛毛已经是个超级小驴友了
这儿缺许多东西,唯独不缺的就是阳光,温度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高,喝杯冰的杏皮水解解渴。
鸣沙山——选美中国排行榜“中国最美的6大沙漠”第四名,上榜理由:那碧蓝的颜色好像是从蓝宝石上取下来的,而那圆滑可爱的形状更是造物匠心独具的一笔,用两道完美的弧线圈住那一泓几乎要流泻出来的清水。
一泓千万年前来自地底深处喷涌而出的清泉,千万年来不受侵扰安静地依偎在鸣沙山的怀里。泉如古老的碧玉一样的绿,如初升的新月一样的弯,所以得名为月牙泉。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月牙泉仿佛一个婉约温柔的少女,陶醉在漫漫黄沙的粗犷怀中;又有如一弯新月,用亘古不变的坚贞,照亮了大漠深处的荒凉和孤寂。
向着远处望去,游人的身影变成绰约的一粒,仿佛沙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为了保护莫高窟,如今,游客们进入景区后,必须在莫高窟专职讲解员的带领下分批次参观。每个洞窟都上了锁,只有在游客参观前,讲解员才将洞窟的锁打开,参观结束后将洞窟门锁上。此外,游客在参观的时间也有限制,停留在每个洞窟实际时间不超过10分钟,而且只能参观数百个窟中的10个左右。
实际上,为了保护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大多数窟是不开放的。据我所知,有三种洞窟不开放:空间太小的、有研究价值的、损坏比较严重的。莫高窟有10个特窟,但这些特窟的参观不包含在160元的门票价格内。如果想参观这些特窟,需要提出另外申请。
在洞窟内是不允许拍照的,闪光灯对壁画的色彩有很大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