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一批开化人“掘金”红木产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2-06 10:11:50

  “风”起东阳市

  “我在杭州做过弱电,在三清山经营过宾馆,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真有些苦恼。”1981年出生的陈卫相告,2009年农历新年,他从老乡口中得知东阳市加速发展红木产业的消息。正月还未过完,陈卫就抱着去看看的想法赶到当地。

  “当时木料价格、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当地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红木产业。”做过销售的陈卫已从一块块尚未成型的木头中看到了可观的利润,他一口气拿出全部家当——70万元,一头扎进红木堆里。

  开化县桐村镇、东阳市南马镇,两个相隔数百里的乡镇,就这样因一块红木、一批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在东阳红木产业发展最快的近些年,像陈卫这样的“开商”不断涌入。以门店为例,从2009年的不到十家,到2011年的30多家,如今已达130多家。开化人已坐上了东阳红木的第二把“交椅”。

  在东阳,不时可见浙HB、浙HL牌照的车辆;菜市场里,一句简单的桐村开化话就能引起共鸣……短短几年间,上万开化人因红木而集聚于此,或办厂或开店或务工。一时间,东阳这个“歌山画水”之地,刮起了“开化风”。

  作为工艺美术之乡,东阳红木产业赫赫有名。在那里,集聚开化人最多的是南马镇花园村。

  岁末年初,走进这个有着“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之誉的村子,记者看到,四车道的村马路两侧,是清一色的红木家具店。店内,红木家具典雅精致,店外,则是木屑满地。

  作为第一批“淘金者”,陈卫坦陈,幸运在于自身得到了全方位的积累、积淀,并带出来一大批老乡——

  开化人“集群”

  5年来的发展,陈卫和他的“岁月风古典红木家具”年产值已达到2000万元,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是帮销。”陈卫介绍,红木家具款式颇多,一个工厂不可能每一款每一件都生产。陈卫虽有3个厂区、3家门店、60多位员工,但主营产品只有20多种。因此,与其他企业进行调货,由此借力帮销在红木市场上司空见惯。

  在帮销的2000万元中,有六七成是来自老乡开办的企业。“帮销一来加快出货,能带动自己的生意,二来也能帮一把老乡,毕竟目前不少新厂压力大、客源不足。”

  陈卫的座驾从最初的小别克,到第二年的奥迪A6,再到如今的奥迪A8。陈卫介绍:“2010年农历新年,我开着A6回乡时,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老家的门槛几乎被乡里乡亲踩烂,每天都有亲友来打听,有人当场就打算辞掉县城里的工作跟我去东阳闯。”

  陈卫的经历点燃了村民亲友们创业之火。“包括我两个兄弟在内的上千老乡,都是由我带到东阳经营红木生意的,他们当中不少人闯出了名堂,令我也非常羡慕。”

  老乡之间的“传帮带”,让开化尤其是桐村镇涌现出一批红木产业工人及私营老板。东阳红木“开化风”越刮越烈,截止到2014年年底,这里已拥有近130家开化红木企业,平均产值七八百万元。

  随着产业的壮大,东阳市横店、南马、大联这三个红木“重镇”,已聚集了上万开化人,来自桐村就有六千人。桐村镇裴源村村书记胡余清笑着说,“走进花园村,看到有那么多村里人在那里,我感觉自己在那里也是村支书啦!”

  开化人从事的行业也从单一的红木产业衍生开来,饭店、杂货店、五金店均有涉足。东阳菜口味较清淡,开化人吃不习惯,2010年起,横店、南马、大联三镇冒出了不少开化饭店,仅花园村就有20多家。

  电商“开化风”

  陈卫口中令其羡慕不已的,并不是干实业的行业“巨头”,也不是做金融的投资能手,其实是一位同样来自桐村镇名叫苏晨的90后“闲人”。说她闲,还真不为过,太阳老高了还未起床,一周工作三天,没事就和父亲在红木市场里转悠。

  “苏晨另辟蹊径!做起了电商。”这是让陈卫等人羡慕的真正原因——2012年,小苏刚到东阳时,和众多“开商”不同,缺少资金的她只能从售货员起步,但小苏很快发现,“忙前忙后一年,挣的钱还不够日常的各种开销。”

  眼见老乡从红木中掘出了一桶桶金,苏晨开始思考自己的路,对电商销售略懂一二的她,萌生了线上销售红木的想法。第二年,她开起了自己的网店,凭着一股韧劲,苏晨的网店日渐红火。“相比于开设门店或生产红木,线上代售降低了风险,且不需要店租、人工等额外开支,时间又能自由把控。”短短一年多时间,她已从当初口袋空空的销售员,转型成了开着大众cc、年收入近三十万元的“金领”。

  别人眼中,苏晨很“闲”,其实她也忙。“做线上销售就得逛市场,尽可能将东阳上千家门店的红木资源搬到网上,越多越好。”在市场里,她边聊边拿出相机为产品拍摄图片。之后的美工、销售、售后,几乎都由自己一手包办。白天逛市场,平时线上接待淘友,就这样,苏晨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低头族”,无论是逛市场还是吃午饭,一旦手机里“旺旺”提醒声一响,她便条件反射般迅速低头,“网上的客户来去捉摸不定,不及时回复很可能损失一单生意。”由于发展顺利,2014年下半年,苏晨父亲作为“援兵”赶到东阳帮她打起了“下手”。

  苏晨只是开化90后借东阳红木“淘金”电商的一个缩影。在红木“开商”企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在苏晨等人的带动下,新一代年轻开化人又在东阳刮响了一阵“电商风”。

  在花园村红木市场对面的居民楼里,不时可见操着开化口音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带着相机到市场里“淘货”。特别是自去年农历新年后,上百名90后开化人来到东阳,到目前为止,已有300余人依托红木市场开展线上销售。他们往往三五人“抱团”合作经营,“两点一线”地出现于出租房与市场之间,乐此不疲。

  “开商”回归中

  就在这股“开化风”不断加剧并渐成气候之时,风向却突然吹回了钱江源头。

  由于众多企业在东阳市红木三镇不断集聚,当地厂房、店面租金近两年来节节攀升。近200元/平方米的年租金让花园村村民乐开了怀,却让企业主倍感压力。

  老牌红木企业盘踞东阳多年已成规模,尚可应对成本上涨等压力,但对初来乍到者而言难度不小,一边是高昂的用工成本、租金,一边是囤积的产品,进退两难。“去年年租金还停留在每平方米120元左右,今年已经接近200元。”一位“开商”介绍,在2009年,这个价格仅为30元。加之各种政策因素的制约,不少人开始萌生去意。

  另一端,开化的优势开始显现:六七十元/平方米的年租金,上万名的产业工人。“确实很心动,去年每月回去4、5次,不是考察场地就是咨询政策。”陈卫介绍,开化县政府、桐村镇镇政府曾多次邀其回家乡发展。

  东阳市开化商会会长谢道峰已经行动。去年上半年,相关政府部门在为他的企业完成项目立项申报、征地手续办理等“一条龙”服务后,谢道峰终于“回归”并创办浙江汉典家具有限公司。同时,他还义务当起了县里的“招商顾问”,向东阳红木家具企业抛出了“绣球”。

  吸引四方客

  东阳气候突变,开化顺势而动,主动打出了一套漂亮“组合拳”,以承接红木产业的梯度转移。

  1月27日,开化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卢宏亮介绍,目前该县在工业园区内已辟出1300余亩独立区块作为家具产业园;家具产业园按4层的标准化厂房、城市小区化配套等高标准规划建设;同步建设五洲城建材家居市场、华埠火车站物流中心、红木开料厂;为项目审批设立“绿色通道”。此外,为鼓励开商、衢商回归,开化县工业园区腾出闲置厂房,年租金仅为六七十元/平方米,加上两万多在外的红木从业工人,一时间,开化已然成为了不少在外“开商”以至东阳企业主、“衢商”发展红木的一片新热土。

  在开化汉典家具采访时,有七八位从东阳赶来的红木客商慕名而来,他们纷纷向谢道峰打听开化厂房的租金、政策、物流、配套等相关问题。“谢会长在东阳、开化红木业内都被广泛认可,有了他的指点我们会少走‘弯路’。”一位客商如是说。

  政府搭建平台、商会牵线搭桥,2014年以来,先后有“中韵轩”、“三生缘”、“铭泰轩”等10多家东阳企业在开化“安营扎寨”。此外,包括“振宇”、“永乐”、“国祥”、“鸿志”、“千百年”等投资规模过亿的东阳红木企业计划今年入驻。卢宏亮介绍:下一步,开化有关部门将根据环保标准、市场走向和客商体量等多方面因素,严把准入关,并计划在产业园周边及华埠分别再拓展过千亩土地,用于产业发展。

  2014年9月完成家具产业园区规划后,4家企业入园发展,8家展开前期工作。园区负责人介绍,“我们鼓励入驻企业不断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家具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吸引更多更具规模的家具企业集聚开化,推动行业发展,进而提升开化家具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陈卫带出了一大批老乡,如今开化人已坐上了东阳红木的第二把“交椅”。

  “90后”苏晨另辟蹊径,做了红木电商。

  主动精神不可缺

  孟苏

  全民创业、草根创业,需要主动精神,开化人从红木产业中捕捉到了商机与财富,就是主动出击的结果。

  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快速发展,红木产业在发达地区面临新的瓶颈:东阳土地紧缺,人工成本高;开化是国家公园,需要绿色发展。积极适应变化、努力通过产业转移让两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正是出路。

  风从“东方”来,我们如何接?怎样抓住?开化顺势而为,超前规划、合力推进,迎接红木产业从发达地区“溢出”,并以自身优势进一步调动经济主体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主动。经济新常态下,只要主动出击、积极适应、超前谋划,相信更多的掘金新故事,会在三衢大地上不断涌现!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刘威 王继红 报道组 程磊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