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从过期面包到问题火锅,杭州市两会盯上了饭碗里的危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2-04 08:55:36

  从年初的过期面包,到年尾的问题火锅,2014年,舌尖上的杭州同样不安耽。而在今年的杭州市两会上,委员们同样没有放过饭碗里的危机。

  不过,这次委员们更多地是从执法的角度,来为食品安全守住最后一道关卡。

  有委员建议加大检测投入,确保执法的依据,有委员建议建立联合机制,增强执法的力度,甚至还有委员建议,创新“监管模式”,提高执法的效率。

  刹住问题食品

  科技强检很关键

  “试想有一天,如果对路边摊上的食品有疑问,质量检查检测车开过去,取样化验,结果现场就能出来,我相信那时市民对食品安全就更有信心了。”昨天上午,在分组讨论中,市政协常委、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洪守霞认为政府应该加大食品检测方面的投入。

  据了解,新组建的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所的检测设备、人员有限,工作任务很重,而杭州能够承担食品质量检测的中介机构又很少,检验周期长,从取样到化验,到结果出来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时间。

  洪守霞委员认为,这些问题使得食品质量监督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没有第一时间的检测数据,直接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办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为此,洪守霞建议,加大对法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投入。特别是发挥在杭第三方食品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先进、快速、高效的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技术保障。全市统筹布局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网点,政策鼓励设立第三方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

  无独有偶,农工党界别委员、浙江民禾律师事务所主任史良才也建议“科技强检”。“集中整合原来分散的财政经费,统一管理使用,加大对食品药品检测设施设备的投入。”

  建立省际联合打假机制

  把食品犯罪打到痛

  不过,史良才委员在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食品安全执法缺少联合机制。他举了一个例子,2014年全市立案541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仅为16件。“除了市场监管部门内部互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外,市场监管局与公安、检察院、法院、法制办等部门之间司法与行政无缝衔接还不顺畅。”

  为此,史良才建议,整合原经检支队、食药稽查支队现有的资源,借鉴药品“快速、分级、合力、联动、预警”五大稽查机制,通过理念、手段、机制创新,创造全新的稽查新模式,完善局际联合打假模式,畅通案件移送和联合办案渠道。

  对于一些销在杭州、产在外地的问题食品,史良才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打造省际联合打假机制,发挥华东七省一市协作网、浙皖赣协作网“两网”作用和16个副省级城市打假协作机制,实现各种资源互通互享。

  监管模式

  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有了检测数据,有了联合机制,还需要创新“监管模式”。

  民盟市委会在提交给两会的集体提案中,建议改变落后的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模式。

  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民盟市委会建议,把好市场准入关,严格审查新申办食品、餐饮企业主体资格,将食品安全问题截留在第一关;

  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出击。当前监管执法很多是被动执法,对当前食品安全可能存在的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动态缺乏预测。民盟市委会建议,及时发布风险警示,如对于问题食品及生产该类食品的产地,及时向经销商发出风险警示,促使经销商在进货时尽到甄别义务,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

  变表面监管为专业监管。当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还是停留在表面,在检查时一般只是对证照是否齐全、经营及储藏场所是否符合要求等表面问题进行检查,而对于食品本身则无法进行深入检查。民盟市委会建议,在今后的检查中,不仅要保证监管的频次和监管的范围,也要拓展监管的深度。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首席记者 李阳阳/文 梁津铭/制图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