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现在有个休息活动的场地,还有这么多的朋友,真好!”“生活照顾得很周到,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说起在日间照料中心的生活,老人们无不津津乐道。
日间照料中心,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个新名词,但从字面上也能猜出个大概齐,这里主要是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一个“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场所。
我们不妨走进分布在城市、乡村的日间照料中心,看看那里究竟什么样。
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人第二个家
“日间照料中心就是我们老年人的第二个家。”张大爷一边笑呵呵地说着,一边走进了山西省太原市南海二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门外寒风习习,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里却是一派热闹景象,老人们有的在听戏,有的三五扎堆聊着天,有的在下象棋,还有的拍手打腿锻炼着身体。
自从南海二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周边越来越多的老年居民就开始早出晚归地到这里报到。“日间照料中心不但解决了老年人的日间照顾、生活保障等问题,还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南海二社区居委会主任贾飞说。
可以看到,日间照料中心里,棋牌室、健身理疗室、图书室一应俱全。这里还专门开辟出一个百姓小剧场,为老年人自排自演节目所用。此时,65岁的路月仙正带领大家扭秧歌。路月仙是南海二社区老年舞蹈队队长,据她介绍,老年舞蹈队原来都是在公园活动,自从有了日间照料中心,广场舞变为了室内舞。“这儿遮风避雨、冬暖夏凉,有热水喝,还有专门的场地让我们排练。有了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当然不愿意再去小区公园跳广场舞了。”路月仙说起来非常高兴。
据贾飞介绍,这个颇受老年人青睐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于2012年,前期经过了充分的规划和周详的考虑,场地和设备都比较充足。“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我们社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老年人都爱来这里。”
解决农村独居老人生活心理问题
事实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不仅在城市社区受到追捧,在农村也大受欢迎。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金家岗村的老人赵改鱼,老伴已经去世十几年,目前和也已过了花甲之年的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自从村里有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爱晚之家”,赵改鱼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告诉记者:“照料中心既能照料我们的生活,还组织我们锻炼身体,生活过得更有意思。”
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的营庄村是一个偏远山村,和我国许多村庄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村办小学撤并之后孩子们也都去了较远的地方上学,村里留下的大多都是老年人。
“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有50位,其中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就占到了一半,没有年轻人的照顾,老人们平时的饮食起居都比较困难,日间照料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难题。”该村党支部书记缠新平介绍说,2013年5月,营庄村先后投资9万余元,将原来的小学教室及村委会闲置房屋共19间,全部进行了改造,整个环境焕然一新。后经县民政局检查验收,营庄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挂牌。
走进这里的照料中心,15张干净整洁的床位有序摆放,沙发、桌凳、电视机和日用品虽简易却齐全。打开卫生间的水龙头,不一会儿,就有哗哗的热水流出。今年81岁的李士魁老人因病做过手术,走路有些蹒跚。他这样介绍自己在这儿的生活:“孩子们都出去了,平时就我一个人在家。现在有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每天这里一开门我就来了,上午看看电视,中午吃过午饭,床上躺躺,等天傍黑,我再溜达着回家了,一天过得很充实。”
据统计,目前山西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有411万,其中农村老人占280余万。农村五保老人可以在敬老院养老,但是更多的有儿女的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却过着名不副实的家庭养老生活。日间照料中心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举措,为孤单的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子女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妨打听一下家附近是否已建成
“白天入托晚上回家,相当于是一个定时托老所。”山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崔鸿飞这样定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据他介绍,2012年,山西首批21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试点在太原市阳曲、娄烦两县启动,提倡老人“离家不离村”、“留守互助”。这些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爱晚之家”的中心,均设置了厨房、餐厅、休息室、洗浴室、娱乐室等场所。如今,全省已建成2059个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每个中心由各相关部门投入10万元经费,利用农村的闲置场所进行改造建设。城市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也在同步进行。
目前,不仅在山西,甘肃、海南、陕西、山东等全国多个省市均已逐步建立起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的话题之所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源于公众对未来养老的心理焦虑。一说起养老院,多半人对养老院的认识,除了少量公立养老院,更多的是私立的位于远郊远离人烟的“孤岛”。虽然有小桥流水、有宽大的游艺厅、有专门的护理站,但是缺了人气,缺了亲情,更缺了居家的感觉。子女探访不便,周边配套设施也并不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则是一种新型运作模式,它扎根于社区,就在家附近,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咨询、保健讲座、理疗康复、文化服务、中医按摩、食物配送等服务项目。既然如此美好,老人自己或是子女,不妨打个电话,问问附近的社区或街道办乡政府,很可能在离家不远的地儿,就有一个不错的日间照料中心,就此让老年生活进入新常态。□刘存瑞李哲(来源:《经济日报》)
养老服务应多方共建
我国提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构想不仅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人们的实际养老需求。有调查显示,我国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12%愿意进养老院养老,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而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社区都成为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养老,服务都是最关键的一环,养老服务拼的实际是质量。而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服务项目供给不足等种种问题,都会导致质量缺失。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愿意接受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养老服务。这一方面与人们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人们对没有政府背景提供的服务质量有所担心。
养老服务的提供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但是,填补养老服务缺口,全面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必须强化政府责任。而市场和个人,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只有这样,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全部参与,各尽其责,才能让养老服务不断多元、细化,从而更加符合老年人不断提高的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