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调查
网上买年货要“擦亮眼” 数码产品假冒问题严重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30 09:38:28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年前的头等大事——置办年货开始登上老百姓的日程。作为年货市场的“黑马”,网购“来势汹汹”,各大网上商城“年货抢购”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吃的食品,穿的服装,用的饰品等在网上应有尽有。

  然而,热闹网购的背后,却隐藏着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维修退货难等质量和售后问题。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显示,正品率不足60%。要想网上买年货的市民们可得“擦亮眼”,谨防上当受骗。

  数码产品假冒问题严重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在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中,只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非正品率达41.3%。其中手机行业假货、翻新产品、山寨产品等伪劣产品现象比较严重,正品率仅为28.57%。而儿童用品、服装、化妆品等正品率堪忧。

  从电商平台较为集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5城市12315中心受理网络购物诉求情况分析来看,投诉量居前的商品包括手机数码、家用电器和电脑配件等。很多不良商家存在原装机和翻新机混卖、先刷好评卖完一批货就关店、换原装配件等问题。

  “我买的衣服颜色和网上挂的图片相比,明显不是同一款颜色,而且制作工艺极差,衣服就是用几块布拼起来的”、“我买的芦荟胶,根本没有之前在专卖店买的药味,是假货。”对于网上的数码产品,很多网友吐槽买到假货。网友“初学乍练”在网络论坛上反映,他在网上买了两个U盘,没想到买回来才用了几天,有一个U盘就坏了,插上电脑没有反应。另一个居然是扩容盘,也就是组装的。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无法看到实物,购买时仅能看到样图,面对这种“隔山买牛”的网购方式,消费者总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再加上一些狡猾的卖家使用“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等伎俩,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低价促销品很有可能是诱饵

  年关临近,为吸引消费者前来抢购,各大购物网站纷纷打出低价促销牌。记者看到,原价1299元的某品牌男款羽绒服,降为399元;原价568元的某品牌男款运动鞋,降为75元;原价90元的某品牌半糖牛轧糖500克,降为39.4元……价钱看上去令人心动。

  但是,低价一定都能保证物美?这可不一定!业内人士表示,网上商店鱼龙混杂,各种以次充好的情况屡见不鲜,高性价未必在所有网购产品上都适用。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网上购物时一定要警惕一些低价的促销品,这些促销品很有可能是诱饵,用假货来蒙骗广大消费者。与此同时,在集中促销期间,一些商家存在“活动前先提价后打折”、“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等违规促销行为。

  网上购买的产品品质是否能保证,则需要通过多方面渠道去了解。那么,如何避免在网上买到假货?网购达人王小姐提供了她的经验:首先,在购物时,应该选择知名、大型的购物网站或信誉度高的卖家。其次,看消保类型,是不是“假一赔三、7天无理由退换、先行赔付”等,因为这些都是买家的保障,也是正品的保障。另外,购买时要参考购买者的点评,从留言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尤其要认真关注那些回复讨论较多的留言,多注意那些评价说好的好在哪里,说差的差在哪里,尤其是说差的。总之,网上购买产品一看销量、二看评价、三看介绍、四问店主。

  工商部门表示,消费者自身要有一定的警惕意识,购物前应该仔细阅读购物条款,对购物凭证应妥善保留;尽量选择货到付款,或选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系统,并索要发票单据;交易完成后,记得保存网页交易记录及相关聊天记录,并妥善保管发票、单据,以便在遇到质量问题时方便投诉。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