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变,考试肯定是一个极重要的看点。从去年高一年级开始运作的高考改革,“考什么”更成为社会热点。近日,正值中小学期末考试。然而考试之变却明显地呈现出低幼年级热热闹闹、越到中高年级越平淡无奇的现象。原因在哪里呢?
喜闻乐见萌考题
这几日,一篇《清华附小“神”期末考试题》的微信,引来朋友圈的竞相围观。比如,一年级孩子的期末大考,总共需要玩9个游戏,包括“拼音对对碰”“字形小魔术”“乐读天地”“挑战金话筒”“丁香花朵朵开”“串珠谁最棒”“成双成对蹦蹦跳”“TRP动动动”以及“英语对对碰”等,每个游戏里都暗藏玄机,涉及语文、算术、英语等各科的内容。语文涉及拼音、字形、组词造句、阅读、口语交际;数学包括计算、分类、方位认识;英语包括词汇认读及交际对话。网友评价说:“在期末这么令人‘难过’的时候,学校硬是把大考办成了一场孩子们的考试嘉年华,真牛啊!”而来自清华附小的消息称,他们还会把考试嘉年华进行下去,以后还会推广到更高年级。
同样,上海的各所学校,几乎都有形式多样的期末考试方法和题目。尤其是在幼小衔接的一年级,平时在玩中学习,期末在玩中考试,更成为一种新常态。
复习不要依赖人
自2011年起,一门跨文化交流感知课程(简称CCA课程)进入徐汇区部分小学四年级课堂。如今,已覆盖包括闵行区和黄浦区的18所学校。
在龙南小学的CCA课程期末考试现场,没有试题和答卷。“文化和冰山一样,有可见的部分和不可见的部分,你能举例说明吗?”“刻板印象是什么,你会对某一类人有刻板印象吗?”老师将一学期学过的内容藏在题板后,孩子们抽签组成小组,再通过随机翻板答题的方式比赛,选多少分值、挑战多少难度全由自己决定。令老师欣喜的是,一些平时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女孩为了挽救小组落后的困境,鼓足勇气举手,并大着胆子选了50分的题目。在组员们的帮助下,小组终于拿到了分值,赶了上去。
“翻板答题的方式活泼有趣,孩子们的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孩子们没法事先知道自己的队友是谁,所以复习准备时不能依赖别人,必须全力准备。”外教Anfisa说,这样的考试形式一方面为缓解孩子们的考试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而交流与合作本身就是CCA课程的课题之一。
知识考查仍重要
但在宝山区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看来,随着年级的增高,考试形式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书面形式,是符合一定的教育规律的。“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知识的加深,大多数学科的考试就不是单凭搞一次活动就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赵校长说,书面考试也蕴含着丰富的能力测试要求,现在的考卷更强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不像小学低年级那般善于通过活动、游戏来考查知识点,而是更多地通过逻辑思维来反映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赵凤飞校长看来,虽然中学的考法不会如小学那样“丰富”“有趣”,在这方面的改革或许余地不会很大,但在评分标准上则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再则,是不是每门学科都要搞百分制,是不是可以打等第,这也需要总结经验。还有,一门学科是不是能拆分成几个评分标准,比如,语文考试,不妨分别从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作文等三个方面分别给予打分,这种探索和改变,也必将对推动考试和评价机制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