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23岁小伙连续服用7年保健品致胸部发育如少女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22 08:23:29

  看着报告单上的诊断:男性乳腺发育,23岁的宝鸡小伙杨飞(化名)哭笑不得。而当医生得知他服用了7年保健品后,判断其胸部发育可能与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有关。

  惊讶

  男子胸部隐隐作痛一查发现乳腺发育

  说起自己的病,杨飞有点不好意思。在他身旁摆着10多瓶某品牌的保健品,他说都是他正在服用的,且服用了已有7年时间。

  杨飞说,他16岁上初三时,由于学习压力大,睡眠不好,指甲出现白点,而且经常夜里磨牙,以为是缺钙,母亲就到药店给他买回了几瓶液体钙和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保健品。

  “觉得对身体好,而且想着吃保健品也没啥坏处。”杨飞说,随后他便开始长期服用这种品牌的保健品。去年,杨飞的体重达到70公斤左右,肚子上也有赘肉,他便买回了介绍说有减肥作用的该品牌的螺旋藻、左旋肉碱等保健品,并开始服用。

  今年1月20日,华商报记者看到,杨飞随身携带的10多瓶保健品中,有左旋肉碱、褪黑色素、果蔬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纤纤胶囊和螺旋藻等。杨飞说,从去年11月开始,自己的胸部便隐隐作痛,还伴有胸闷、心慌等症状。“刚开始也没在意,以为慢慢就好了。”杨飞说,直到最近发现胸部出现两个肿块,他才赶紧到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诊断为:男性乳腺发育。

  杨飞说,他平时身体健康,从没得过什么大病,就是7年来一直服用保健品。医生说,这可能就是导致他乳腺发育的原因。

  探因

  男性吃含雌激素保健品或“激活”乳腺

  由宝鸡市中心医院出具的杨飞的彩色多普勒检查报告单上写着:双侧乳头下腺体略增厚,考虑男性乳腺发育。医生诊断称,正常情况下男性乳腺仅有少量不发育的乳腺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外观平坦。但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男性也可出现乳房发育,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腺胀痛、乳腺发育。而杨飞这样大小的胸部,相当于十二三岁少女发育的乳房。

  20日,华商报记者和杨飞来到了宝鸡市人民医院再次检查。乳腺科一马姓医生检查后告知他,这是由于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一般不健康的饮食、酗酒,以及服用抗生素药物都会引起激素的不正常分泌。此外,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营养素以及保健品,也可能会引起乳腺发育。

  而宝鸡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子文表示,当男性吃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时,就可能“激活”乳腺,造成乳腺发育,在男人身上表现出女人的身体特征。

  数据

  1/2~2/3乳腺癌患者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有关

  对此,西安交大一附院乳腺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任予说,男性乳腺发育,大概有三种诱因:一是肥胖;二是肝功能障碍;三是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营养素或药品。

  “长期服用维生素B等营养素或保健品,会导致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不仅可能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甚至会诱发男性乳腺癌的发生。”任予说,而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是41/100000,而男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与女性相比,大约是1:100。

  任予说,男性乳腺癌患者,一般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而过度服用含雌激素保健品是一大诱因。因为这些保健品往往含有大量的雌激素,过分进补或长期进补使雌激素在体内积蓄,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几率。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患者中,有1/2~2/3都是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也就是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建议

  男性注意控制体重从天然食物中补充营养

  任予说,健康的身体,并不需要刻意补充营养素,有时过度补充维生素等,还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他提醒肥胖体型的男性,要注意控制体重,多参加户外锻炼,尽量恢复正常身材,才会对健康有利。对于一些长期服用含有激素的药物或者保健品的男性,任予建议,应尽量少服用。

  “其实,想要有健康的身体,不建议服用保健品,应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最好的办法是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适度进行身体锻炼。”任予说。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 记者 周金柱 实习生 葛粉利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