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手机短信“被拦截”银行卡被盗刷近两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19 11:35:35

曾先生展示银行对账单。

  上个月中旬,曾先生的手机突然收不到短信,就在这段时间,他的工资卡却多出了四笔交易。几天前查看账户余额,曾先生发现卡上少了17850元。

  卡在身上密码没丢

  17850元却被转走

  1月16日,曾先生的手机收到了工资到账的信息,内容让他大吃一惊:余额只有一万七千多元。“工资卡里的钱一直没用,上次查还有三万多,是不是搞错了。”

  曾先生立马去附近的银行柜台打印了最近一个月的交易明细。交易明细显示,2014年12月26日和27日,他的账户上一共有5笔支出,除了一笔保险费,其他4次消费曾先生一无所知。

  而且,这4笔交易都是“异地POS机消费”,其中一笔金额为3000元,另外3笔为4950元,总共17850元。工作人员查询后告诉他,这17850元是通过“网银在线(北京)”的网上第三方交易平台转走的。

  “卡一直在我身上,我从来没有离开成都,而且密码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怎么会在异地消费?”曾先生很纳闷。

  手机中毒无法收验证码或被拦截

  “如果使用快捷支付,只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就可以,不用密码。”网银在线(北京)工作人员说,支付时,系统会自动把这个六位数的验证码以短信的形式发到账号预留的手机号上,“可能这一短信被拦截了。”

  曾先生说,从去年12月12日起,自己的手机就无法接收短信,刚开始只是以为手机“扯拐”,并没有太在意。12月30日,他去维修店修手机,被告知手机中了病毒。他并不知道,此时工资卡上的钱早已不翼而飞。

  银行工作人员认为,曾先生的手机和银行卡是绑定的,手机中毒后,银行卡、手机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就会被窃取,而手机也不能正常接收信息,持卡人无法及时得知卡被盗刷,自然也不会将卡冻结。

  银行提醒/

  小心带网址的短信

  银行工作人员称,工资卡不能透支,相对于信用卡来说被盗刷的可能性小一些,而且工资卡是芯片卡,相比磁条卡更安全。“最近各地发生了不少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收到诈骗短信,点击其中的网址,下载了带有木马的APP。”

  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诈骗侦查科科长李昆表示,近年来,利用诈骗短信或钓鱼网站实施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市民不要轻信各种中奖、赠送话费或伪装成政府机关、电话运营商的虚假短信,更不要随意点击短信附带的链接;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点击游戏、色情、广告等弹窗。

  曾先生说,他不会用手机上网,也不记得收到过带有链接的短息。目前,他已经向派出所报案,并冻结了账号。

  谁来担责/

  法律并无明确依据

  银行卡被盗刷,究竟谁之过错?如果曾先生的17850元追不回来,责任如何承担?目前,我国法律并无明确依据,不同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情况也各不相同。

  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军认为,银行应该承担责任,“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意味着款项的所有权已从储户转移到了银行,储户对银行具有债权请求权,银行有保证支付款项给储户的义务。如果银行把款项给别人了,就是违约,需要赔偿储户这个损失。”

  四川少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毅则认为,“如果对方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客户信息进行盗刷,就涉及刑事犯罪,银行承担的民事责任比较小。储户想要银行赔偿损失,就要举证银行存在技术上的过程,但这存在一定的难度。”

  新闻链接/

  2013年10月5日,上海李先生的工资卡账户被转账、取款5次,累计金额达59639元。所有交易发生在广东省茂名市某处的ATM机,长宁法院一审要求银行赔偿李先生全部损失。

  2012年1月8日,广州朱先生被告知工资卡被一次性消费34.1万元,法院一审推定,这笔钱系被他人以伪造的银行卡支取的,朱先生和银行各有过错,各自承担50%的责任。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记者 吴冰清/文 刘陈平/摄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