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紫金港路隧道、余杭塘路二期今天通车 城西居民出行可喘口气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15 08:41:18

  首次采用“地下立交”设计的紫金港路隧道

  今天上午9点,紫金港路(文一西路-留祥路)、余杭塘路二期(丰潭路-紫金港路西侧)以及吉鸿路接紫金港路段要通车啦!

  吉鸿路-紫金港路-余杭塘路一线,将形成杭州城西地区一条主要的快速通道,北接杭长高速,南接留石快速路和在建的紫之隧道、文一路地下通道,东面与古翠路、莫干山路等主干道连接,将大大改善城西交通和沿线浙大紫金港校区、西溪湿地、三墩、申花板块、西湖科技经济园等区块的出行。

  同时,随着文一路地下通道、石祥路提升工程和地铁2号线西北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三条路的开通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古墩路、丰潭路和文一路的拥堵现状。

  紫金港路隧道

  首次采用“地下立交”设计

  紫金港路工程主线隧道南起文一西路,北至留祥路,今后通过在建的吉鸿路(紫金港北路)与杭长高速连接,全长约2.65公里,其中主线隧道长度约2.2公里,为双向四车道。

  紫金港路隧道从2010年7月起开工建设,穿过浙大紫金港校区,南段隧道下穿余杭塘河后,上至地面,以地面道路的形式与文一西路相交。隧道一共有7个口子,其中3个为进口,4个为出口,除了两头分别设有一进一出两个口子外,隧道还设有A、B、C三条匝道。

  说到紫金港隧道,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地下立交”设计,这在杭州是首次出现。这个立交包括主体隧道以及A匝道和B匝道,它们都在地下。其中B匝道是从余杭塘路进入隧道,经过隧道可向北到留祥路,而A匝道则是在隧道主线上方1米处跨过,从留祥路进隧道的车辆,都可以通过匝道,到余杭塘路往东到主城区方向。

  而在隧道靠近留祥路出口不到的地方,还有一个C匝道,但是这个匝道只能从隧道出去到留祥路。

  和紫金港路一起开通的,还有吉鸿路(紫金港北路),不过这段开通的道路并不长,只有348.4米,开通这段道路,主要是为解决紫金港隧道北端出入口交通,这样从隧道出去的车辆,就可通过振华路转到目的地。吉鸿路(紫金港北路)全线将于年底建成通车。

  走余杭塘路二期隧道

  从古墩路到丰潭路只要2分钟

  余杭塘路二期西起紫金港路西侧,东至丰潭路,由地面道路和下穿隧道组成。其中,地面道路全长2.6公里,宽42米,双向6车道。

  其中,余杭塘路二期工程的起点,就是丰古隧道,隧道全长1.38公里,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是60公里/小时,从丰潭路口以东200米处进入,穿过丰潭路、竞舟路和古墩路三个路口,从古墩路口以西200米处出来。

  走下穿隧道,将避开古墩路和丰潭路这两个拥堵路口,一路没有信号灯,最快通过只要一两分钟。工程负责人说,也可以不走隧道,地面还有辅道,不过会有信号灯,通行会慢一点。

  出了隧道后,继续往前开一小段地面道路后,经过紫荆花路口,将上跨余杭塘河桥,桥与余杭塘河斜交。

  如果想从余杭塘路去紫金港路地面的话,就不要走隧道了,直接到紫金港路口左拐就行了。

  余杭塘路二期的通车,意味着整条余杭塘路都打通了,沿线与莫干山路、教工路、学院路、登云路、丰潭路、古墩路、花蒋路等道路相交。

  另外,从1月15日至3月31日,紫金港路隧道和丰谷隧道开通初期,每天晚上22时起至次日凌晨5时,实施全封闭养护,司机们要注意了!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记者 詹程开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