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热点
“8杯水保健”是谣言 关于喝水5大误会快看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14 09:31:53

  导语:我们总是谈如何补水,关于补水的传闻也纷繁复杂,此中的误区也不少。近日,“美国公共电台”网站撰文指出了有关喝水的5大误区。

  有关喝水的5大误区

  我们总是谈如何补水,关于补水的传闻也纷繁复杂,此中的误区也不少。近日,“美国公共电台”网站撰文指出了有关喝水的5大误区。

  每天要喝8杯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肾脏学教授斯坦利·葛法伯表示,没有人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里得出的。每天大量喝水或不间断地摄入水分,并不会带来显著的保健效果。

  大量喝水帮助身体排毒。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并以尿液的形式将其排出。然而大量喝水不仅不会提高肾功能,反而会影响其过滤功能。

  多喝水,皮肤更健康。人体60%以上的成分都是水,每天多喝几杯水的效果十分有限。虽然2007年的一份研究表明,每天饮水500毫升可以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但是这些变化是否能让皮肤变得更健康尚属未知。

  多喝水可以减肥

  多喝水可以减肥。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喝水是减肥者限制饮食的有力帮手。水不含热量,同时会让人产生饱胀感,防止多吃。当然,水也不是唯一的“减肥茶”。一些零热量的饮料,也具有同样效果。

  运动时容易脱水。人失去2%体重的水后,才会出现脱水现象。马拉松、自行车运动员及徒步者都要提防脱水。如果只是去公园里散步,就没必要拎个水壶了。

  如何正确喝水呢

  如何正确喝水呢?

  1、饮水量要适当

  正常人每天清水的摄入量为2000ml-2500ml。太少,体内废物代谢不出去,影响身体健康;太多,则会加重肾脏负担,也非常不可取。

  2、早晨第一杯水喝什么

  许多女人把起床后饮水视为每日的功课,图它润肠通便,降低血粘度,让整个人看上去水灵灵的。但早晨这第一杯水却不能乱喝。牛奶、碳酸饮料、果汁、冷水以及盐水、菜汤、肉汤都不合适作为早上第一杯水饮用。温开水或温水冲调的蜂蜜比较合适早上起床后饮用。

  3、餐前半小时补水最养胃

  吃饭前半小时补水,既不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还会调动食欲,调节体内无机盐浓度,减轻饭后盐分摄入过多引起的体渴。

  4、绿茶保健康

  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最好冲一杯绿茶给自己,即提神醒脑,又能抵抗辐射。这里说的绿茶是茶叶冲的,不是市场上卖的茶饮料。要知道,茶饮料里茶的成分非常少,含糖量却非常高,经常饮用对体重有很大影响,听说过有人因为暴饮甜饮料而罹患糖尿病的不幸遭遇呢。

  5、识破“花样”水

  纯净水,经多重过滤去除了各种微生物、杂质和有益的矿物质,突出的是饮用的安全性,它是一种软水,许多人认为它不够营养,长期饮用不利健康,可是这种观点未被证实。

  矿泉水,是种自然资源,由地层深处开采出来,含有丰富的稀有矿物质,略呈碱性,应该更有利于健康,但是不排除有机物污染的可能。

  矿物质水,在纯净水中按照人体浓度比例添加矿物质浓缩液配制而成的人工矿泉水,标志着饮用水科技的新高度。

  运动后要补水

  6、运动后要补水

  运动后体内极容易缺水,所以一定要补水。补水要掌握以下原则:

  a、不能渴时才补。因为感到口渴时,丢失的水分已达体重的2%。

  b、运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2小时补250-500毫升;运动前即刻补150-250毫升;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120-240毫升;运动后按运动中体重的丢失量,体重每下降1千克需补1升。

  7、记住利尿食物

  只注重饮,不注重排,很容易让身体浮肿。利尿食物是指能增加身体水分排泄的食物,如西瓜、咖啡、茶等含有利尿成分,能促进肾脏尿液的形成;还有粗粮、蔬菜水果等含有膳食纤维,能在肠道结合大量水分,增加粪便的重量;辛辣刺激的成分能促进体表毛细血管的舒张,让人大汗淋漓、体表水分流失。补也好、利也好,都是达到身体水分平衡的手段。(部分文字来源:人民网、39健康网)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