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儿童健康
水和车,是孩子两个最大的安全隐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14 08:54:10

  孩子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威胁孩子生命的杀手,除了疾病就是意外伤害。随着国内经济和卫生状况的逐步改善,五岁以内儿童的死亡原因,意外伤害逐渐上升为前五位。从意外伤害导致孩子夭折的原因中分析显示,坠落、车祸和溺水为死因的前三位。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孩子意外的发生是有其明显的年龄特点,比如在孩子用嘴来认知世界的婴儿时期,异物误入气管导致的窒息是最大的意外;在孩子会爬、会走之后的幼儿时期,由于好奇心和探索的驱动,孩子喜欢登高爬低、喜欢用手触摸认知身边的所有事物,意外发生的范围就会更加扩大,需要加以防范的难度会更大。今天我主要想谈谈水和车对孩子人身伤害的威胁问题。

  水是孩子在户内活动的最大威胁。为啥这样讲?这主要是从对孩子生命和损伤危害程度来讲,我个人以为水相对而言是对孩子安全最大的隐患。

  首先谈谈冷水。溺水是孩子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孩子一半的溺水是发生在户内。在户内孩子可以溺水吗?也许有许多家长都以为孩子溺水只可能发生在户外游泳池,江河湖海中,家里绝对不可能发生这类有点看似极为“荒唐”的事情。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儿科医生,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因溺水被急送我院抢救,最终死亡。孩子因外婆接了一个电话,仅仅数分钟,孩子就一头栽进了接空调水的桶里。不久前,网上传来一个小孩子在浴缸里溺水窒息而成为一个植物人。目前已知,三至四公分深的水,也就是仅仅一寸深的水,只需一分钟就可足已让孩子溺水。因此,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所有的盆、桶、浴缸平日都要保持无水的状态,甚而抽水马桶盖都需要安装安全扣,以防孩子意外溺水身亡。

  家里除了冷水容易发生孩子溺水之外,那么热水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烫伤。严重烫伤会给孩子造成终身的伤残,以及心灵的摧残。当孩子与成人共餐时,餐桌上的滚烫的汤、粥、菜都要远离孩子;地上严禁放置一切盛有热汤的汤罐、电饭煲、热水壶,以免孩子在行走时,触碰或碰倒被烫伤;在给孩子洗澡前,热水器温度设置一定要注意,务必调制在<50 ℃,避免水温过高不小心烫伤孩子。

  车祸是孩子户外活动的最大杀手。随着有车家庭的日益增多,孩子车内的安全隐患常常被家长忽略。昨天我看到网上报道一位十二岁的孩子,因在车内吃饭,正好车子被追尾,钢筷直接插入了孩子的颈部。万幸的是插入的钢筷子竟然没有伤到孩子的气管、食管、大血管和颈椎。因此,目前国外专门为孩子车内的安全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并被家长严格地执行。目前公认婴儿安全椅是有效防止车内意外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下面我想就婴儿安全椅的使用给予家长一些建议:首先要购买质量好的安全椅子,接着就是安装程序要严格遵照说明操作,椅子虽好安装错了也不行。其次,孩子坐在安全椅子内一定不能脸朝前,因为发生意外时,由于车子的惯性,加上孩子头大颈软,很容易伤及孩子的颈部脊髓。所以,建议在两岁以内的孩子务必脸要向朝后坐!所以,孩子不是坐在婴儿安全椅子里就一定安全了!

  此外,孩子在十三岁前千万不要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仅有来自车外的危险,而且还有安全气囊对孩子的直接冲击的压力伤害。那么最安全的位置首推后排中间位,这个位置可以避免来自于车外侧面的撞击,给孩子带来的安全威胁。

  户外的车祸还可以来自停车场。这是因为绝大数孩子户外活动的场所都很靠近停车场,甚至就是户外停车场,这些地方常常被许多家长误以为是最安全的地方。由于孩子个子矮小,常常因驾驶者的视觉盲区而被忽视,结果在车子转弯、倒车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被车子意外的挂倒、压倒,导致孩子死亡或伤残。

  所谓孩子的意外伤害,其实一点也不意外,所有的“意外”其实都是在意料之中。只是因大人没有做到事先预料,而在事后感到意外而已。

  今天我们与各位家长聊聊孩子的意外伤害的话题,主要是提醒大家加以注意,但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孩子意外的发生,而去对孩子的一切活动加以限制。俗话说得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家长您在孩子活动玩耍之前,提高警惕,防范在先,既放手又不放眼,孩子的一切活动玩耍都在家长您的防控之中,意外是不可能也不会发生。

来源: 孩子家长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