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印度仿制药
“我们就是想有尊严地活下去。”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感慨。“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都能在自如支配自己钱财的情况下看得起病,就是有尊严地活着。”
近日,白血病患者从印度代购仿制药格列卫的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尽管印度仿制药在中国没有得到认证,但是它与进口抗癌药的巨大差价让代购这条快捷途径显得颇受欢迎。
在众多讨论后,高价“救命药”背后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中国的进口抗癌药在众多国家中居于最高位,甚至与韩国相差2倍。中国的价格为什么如此高昂?与印度同为仿制药大国,为什么中国少有国际水准的仿制药?人民网记者针对瑞士诺华格列卫高价背后的成因再次进行调查。
原研药享受单独定价权价格“岿然不动”
据介绍,格列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研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体变异。格列卫的出现,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十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了现在的9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但由于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原研药格列卫价格昂贵,让很多患者望而怯步。自2001年第一次被引入中国至今,格列卫的价格一直是23500/盒,一盒一个月,一年就28万多元。人民网跨国调查发现,诺华格列卫在中国的零售价最高,那么,一款关乎患者生命的进口药物价格,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一位研究药品定价的人士介绍,中国药品定价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定价(如疫苗),一类是市场调节,还有一类是政府指导价,形式为最高零售价限价,包括统一定价和单独定价,而专利药都属于单独定价。
国外申请专利的原研药享受单独定价权,这导致其在价格上“岿然不动”。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其实在法律上缺乏依据。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制订《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取消原研药的“价格特权”。但几年过去了,意见稿还未有定论。
制造、研发成本由企业患者共同“买单”
药品成本是影响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制造成本和研发成本。“如果单纯以制造成本计算,靶向抗癌药的利润率在90%以上,但这是外行的算法。”某医药销售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看药的利润,也得看研发环节,而研发成本影响更大。“比如一款抗癌药,临床实验费用达十几亿美元,这部分肯定要由患者承担。”
各大医药公司研发新药的巨额花费
过去一般认为,一种进口抗癌药物的研发成本需要10亿美元左右。不过一项数据表明,开发一个新药的费用远不止这些,比如瑞士诺华公司,在1997年到2011年间研发花费大概在836亿美元,在这期间只批准了21个新药,平均算起来每个新药花费为40亿美元,这其中还包含了很多研发失败的项目。
明暗回扣环环相扣特殊环境催高药价
国内正规进口的抗癌药价格高昂,还与中国医药领域的高回扣有关。“哪个企业不给医院回扣,不出三个月肯定倒闭。”一位医药销售公司亚太地区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救人性命的抗癌药,被当作医药界最有价值的摇钱树,高回扣、高药价的问题更突出。
按照规定,内地医院可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一位研究药品定价的人士说,“中国内地比较特别,还有制度成本,只要你不改它,它一定会加到药价上去。”此外,从药物出厂定价,走到医院药房,中间的环节渠道存在太多的灰色空间。
“如果把15%的药品加成拿走,好多医院都活不了,因为政府只给医院5%的财政支出。以药养医是政府的问题,不是医院的问题,也不是医生的问题。”北京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张晓东对媒体记者表示。
如果15%的价格是明的回扣,而在实际操作中,暗的回扣也时有发生。据媒体公开报道,进口药的回扣还表现在各种巧妙的手段上,“回访会”、“有奖征文”、“学术会议”以及冠冕堂皇的“教育资助基金”等如今都已成为敏感字眼。
中国仿制药与印度“差距极大”构不成竞争
“中国是仿制药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靶向药物的仿制药,构不成竞争,靶向药物的药价自然降不下来。”国内医药部门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作为专利药品,瑞士诺华格列卫的专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但由于格列卫是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效药,国际专利法对其网开一面,允许一国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专利强制许可,对这种药品进行仿制。
近几年,印度获批的仿制药申请基本都占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约1/3,暂时性批准占到近40%。有分析称,中国作为仿制药的另一大市场,仿制药生产和印度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有着极大的差距。
医药行业分析师边晨光对媒体记者表示,企业的根本立足点是利益,而国家政府的立足点则是民生。外国药品价格高昂,让许多病人望而却步,而国家应当有所作为。“印度和泰国都曾以国家层面与国外药企大公司进行交涉,并且特别保护本国仿制药,但中国在此方面还未有实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