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27年仅6件完整文物回归圆明园 专家呼吁原址保护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12 08:43:17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大和中坤集团分别获悉,由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2013年购自挪威、本应在去年9月入藏北大的圆明园石柱将延期回国。本属圆明园的东西,收藏地却是北大。这一消息再次唤起人们对圆明园流失文物命运的关注。据北青报记者梳理,从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至今,只有寥寥6件完整的石构件文物真正意义回到圆明园。

  圆明园流失文物难回圆明园

  这6件文物包括观水法石屏风、谐奇趣北侧喷泉、大水法石鱼,以及一对石狮、一些石刻和石墩。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介绍,观水法石屏风是圆明园一百多年来第一件完整回归圆明园原址的流失文物,历史意义重大。

  不过,回归圆明园的文物在数量和文物价值上,均无法与近年来出现在海外拍卖会上的圆明园流失文物相提并论。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多次洗劫,曾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流失文物难以计数。虽然在多方努力下,不少流失海外的圆明园珍品回归祖国,但入藏地却非圆明园。

  北大并非专门收藏文物的机构

  黄怒波此前接受采访时曾回答为何要将7根圆明园石柱入藏北大。他说,北大是他的母校,亦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将这七根石柱放在北大博物馆收藏,教育意义最大。

  北京大学相关人士也称之为有意义的好事。这批海外民间藏品能在北大得到专业性的维护,不仅将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也有利于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

  刘阳对此却提出异议。“北大并非专门收藏文物的机构。捐赠给何处是捐赠者个人意愿,应当尊重,但这种文物保护模式不值得提倡。”

  原址保护是文物回归的最终目的

  “7根流失海外的圆明园石柱回到圆明园原址更合适,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更大。”刘阳称,没有多少人参观北大是为了看圆明园石刻文物。他还说,放在北京大学里的已知圆明园文物,大部分都没有提示文物的原址。

  刘阳认为,原址保护是文物回归的最终目的,这些圆明园的文物不回到圆明园,只能是国际流散文物变成国内流散文物,依然流失在圆明园外。他表示,现在圆明园的展览馆已经具备收藏条件,如果流失文物能回到圆明园,可配合园中出土的佛像、瓷器、琉璃瓦等文物一同展示。

  追踪

  圆明园石柱延期回国因海关手续繁杂

  去年2月,北京青年报以《中国商人拟向挪威捐款千万换圆明园石柱回归》为题,报道7根流失挪威的圆明园石柱9月份入藏北京大学的消息。然而,北青报记者从北大获悉,圆明园石柱并未如期归来。石柱购买者黄怒波所在的中坤集团回应,因海关手续繁杂,7根圆明园石柱要延期回国,目前仍在挪威。

  据报道,2013年,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挪威伯尔根城实用艺术博物馆(KODE博物馆)意外发现流落于此的7根圆明园石柱,后得知博物馆急缺捐款,主动提出捐款给该博物馆,同时要求归还7根石柱。馆方经慎重商议后同意此项合作,这笔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990万人民币)的捐款将用于修缮馆内中国艺术藏品展位。黄怒波与该博物馆于2013年12月签订协议,并宣称7根圆明园石柱2014年9月份回归后将入藏其母校北京大学,在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进行展出。

  北青报记者致电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希望参观圆明园石柱,但博物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却说,7根圆明园石柱一直未到北大,距离原本预计入藏的时间已经拖后了3个多月,但具体延误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晓。

  对此,中坤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去年8月份开始洽谈圆明园石柱回国事宜,钱也汇给了挪威,本想9月份石柱能够顺利回来,但由于海关手续繁杂,石柱又不止一两件,需要大量的审批手续,时间至少一年,因此这7根圆明园石柱仍在挪威,最快今年才能回国,之后入藏北京大学。“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会积极努力把东西运回来。”该人士称。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记者 李天际 董鑫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