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的郁有祥今年22岁,因父亲得脑梗生活只能自理,母亲瘫痪,家庭的重任落在了他身上,2013年,为更好照顾母亲,在济宁学院化学系上大学的郁有祥将母亲带到了学校,他学会了洗衣会做饭,晚上每隔一两个小时自然醒帮同妈妈翻身,对于这两年的生活,郁有祥说,也哭过,也愁过,但都改变不了,妈妈病情不再恶化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1993年郁有祥出生在一个双职工家庭,日子虽不富裕但很幸福,谁也不曾想到,在他上初中时,母亲的大脑开始出现萎缩症状,父亲的智力水平也开始下降。父母先后患病,后又变成了下岗工人,但尽管如此,父母都没有让他放弃读书,就这样,郁有祥在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后,考上了济宁学院。
对于一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来说,象牙塔里的生活本应该是没有负担且充满欢乐的。然而,对于郁有祥来说,他的大学生活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2012年秋季,正在大学里进行新生军训的郁有祥接到了母亲的病危通知书。
郁有祥赶到家里时,医生说,她好几次都测不到血压了,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一条命,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母亲的病情总算得到了控制,郁有祥以为以为妈妈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就返回了学校。然而郁有祥寒假回到家中时,却发现母亲已经瘫痪在床,无法动弹,由于父亲的脑子也不好使,母亲患病期间,父亲压根就不照顾母亲,为了能继续照顾已经瘫痪的母亲,让她的身体不再出什么意外,2013年寒假开学时,郁有祥就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租车带着母亲一起回到了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另类”大学生活。
◆去市里唯一目的给母亲买药品
济宁医学院在开学后了解到了他的情况,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单间宿舍,供他和母亲居住,辅导员会把做好的饭菜给他们端过去,班里同学们也不定期去宿舍里帮忙。
为照顾母亲,郁有祥每天早上要5点多起床做饭,然后喂母亲吃饭、吃药,之后自己再吃饭、打扫卫生,每一项都安排得紧张而有序。晚上12点才能睡觉,白天课程紧张每天上午两节课,大课间也只有20分钟,郁有祥花两三分钟赶回宿舍,给妈妈翻身、喂水,再赶回教室,正好赶上下一节课开始。
刚开始,夜里郁有祥要定闹钟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得起床给妈妈翻身,一开始爬不起来,挺累,现在已经习惯了,就跟形成了生物钟一样,到点就醒,自从将妈妈接来了学校,她再也没有生过褥疮。
大学生活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其他同学会利用节假日到市里逛街、购物,但是对于郁有祥来说,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趁着母亲睡着了到操场上去打几下篮球,去市里,也是给母亲买尿不湿和药品,而随着母亲的病需要继续治疗,郁有祥也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他在一个学姐的辅导班里帮过忙,也在学校里摆过地摊,发过传单……
对于以后,郁有祥考虑到,现在妈妈已经56岁了,已经读大三的郁有祥,不打算继续考研,因为他担心无法集中精力复习。毕业之后想回滨州,找份工作,照顾爸爸妈妈。
谈到最开心的事情,每次当在滨州的爸爸每天给娘俩打电话时,这是一家三口最开心的时刻。郁有祥说,现在的日子虽然苦和累,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哭也没用,他一直很淡定,然而在说到这辈子的愿望时,他说,只有一个愿望,妈妈的病情不要再突然恶化,现在的情况至少我还能应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