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傅少程:婺剧情怀,相伴如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05 08:54:42
 

傅少程在婺剧传统戏《对课》中饰演“白牡丹”,并荣获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

傅少程(左一)正在指导衢江区第一初中的学生表演婺剧。

《吕布与貂蝉》剧照

  人物名片

  傅少程,1979年考入金华京剧团,主攻花旦和青衣。1982年参加浙江省首届戏曲“小百花”会演,扮演《对课》中的白牡丹,荣获“优秀小百花奖”,被婺剧表演艺术家郑兰香收为弟子。1987年调入衢州婺剧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衢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副书记、艺术总监。

  婺剧分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傅少程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滩簧戏代表性传承人。

  风华初成白牡丹

  孩童时期,傅少程就展现出了表演天分。

  “那时候小,要骑在父亲脖子上,才能看到台上演的戏剧和放的电影。”每逢演出,傅少程总被大人们高高举起,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演出结束,小小的人儿,吐字清晰,一句一句唱出刚演过的戏曲,一旁的大人们也惊呆了。

  傅少程出生于金华教育世家,父母见女儿能歌善舞,只当表演是她的兴趣爱好,所以不曾干预。凭着娇美的外表,清甜的嗓音,傅少程一直是学校文艺界的“翘楚”。18岁那年,金华京剧团到学校挑选演员,傅少程被一眼相中。

  “见我真要走上戏曲表演道路,父母开始竭力反对了。”在家人眼中,唱歌跳舞可以当做兴趣,但不能作为一生的事业。

  “很多剧团都觉得,我不唱戏太可惜,想着法子来劝我。”遂昌婺剧团找到傅少程,说会做好她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傅少程知道父母态度明确,可她更想遵从内心对戏曲的追求。于是,一咬牙,她义无反顾地离开金华到了遂昌。一向乖顺柔弱的女儿,竟然做出“先斩后奏”的决定,这让父母看到了傅少程的决心。父母之后的默认,也让傅少程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戏曲学习机会。

  1982年,傅少程参加浙江省首届戏曲“小百花”会演,扮演《对课》中的“白牡丹”。当时,未满20岁的傅少程不甘模仿前人,她处处求创新。酝酿“白牡丹”这个角色时,每个动作都曾令她思绪万千,一次次“点药”和“答对”也都曾让她幽思不寐。

  登台那日的“白牡丹”,出场带着天真纯朴,随着剧情展开,步步显现出聪慧、机警。这个娇憨的“白牡丹”打动了现场所有人,傅少程因此一举荣获“优秀小百花奖”。

  在宛若夏花的年纪,傅少程风华初成。1984年,傅少程参加了首届浙江省戏剧节。她在《绝缨会》中展现的艺术才华,引起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郑兰香的关注。看了傅少程的表演后,郑兰香毅然将这位聪颖、颇具艺术灵气的姑娘收为徒弟。

  “这一生,我就执着了戏曲表演这一件事,我也遇到了好剧团,好老师。”傅少程常常感慨自己得到了艺术之神的眷顾。

  一片行云惊狮城

  遂昌婺剧团在1987时面临撤销。杭州市武警部队文工团慕名找到傅少程,极力想邀她去唱民歌。傅少程却拒绝了这个好机会。

  “现在丈夫还会跟我开玩笑,说我要是去唱民歌,说不定会有更大作为。”倘若不在戏曲方面发展,傅少程也许能在节目主持、歌曲等方面再展风采。可面对这些机遇时,她就是不为所动。

  不久后,傅少程被调入衢州市婺剧团。由于受屡次改换门庭、剧种性质和所处剧团诸多条件的制约,傅少程鲜有机会在各种大奖赛上露脸。星光初露的“白牡丹”似乎被湮没了,甚至不及流星一现。

  “别人都说我傻,有那么多机会、诱惑摆在我面前,我都不动心。偏偏选了条最难走的路,而且一走到底。其实,我是活得简单了些。”对婺剧艺术单纯的执著,让傅少程以平淡的心态,在浙西的山山水水间走了一程又一程。

  随着戏曲艺术的处境低迷,许多演员纷纷改弦易辙。月冷灯清时,傅少程也曾几番喟叹,可对婺剧的情如醇酒,始终熨帖着她的心。这份情也是最坚固的铠甲,护着她度过十多年寂静的青春年华。

  1999年12月,衢州市婺剧团带着三台剧目应邀参加新加坡跨世纪演出,其中以《貂蝉与吕布》为压轴戏。12月29日,新加坡敦煌剧坊流光飞舞。台上傅少程扮演的貂蝉,也美得夺魂摄魄。

  两百多句唱词,还要配合大幅度形体动作,傅少程演绎得行云流水,几乎与角色融为一体:焚香拜月时一腔幽怨,小宴间粉红衫裙挥舞出妖艳,与吕布一见钟情时娇羞不已,至为报家国毅然决定牺牲自我……这个“貂蝉“征服了狮城的观众。

  一次宴会座谈时,新加坡艺术家吴桂馨由衷地感慨:“我看过二十多个剧种的《貂蝉》剧,唯独衢州婺剧傅少程扮演的貂蝉最佳。表演艺术令人钦佩,尤其是形体身段动作,处处体现出艺术之美。”

  菁菁校园育桃李

  傅少程在舞台上踮足凝气,唱出人生的起承转合。舞台下,她则更多地开始考虑婺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

  “对婺剧传承,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既要尊重古典又要融合现代元素。”傅少程甚至将婺剧观众做了细分,“对老人家而言,他们想看到传统婺剧,记忆里那种原汁原味最吸引他们。可是对于年轻人,一定要把婺剧艺术中的古典元素提炼出来,再以现代手法展现。”

  傅少程着重培养的年轻人,大多是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近年来,持续举行的衢州市婺剧知识培训班,带动了一批批老师成为婺剧艺术传播者。

  “刚开始,我也摸不着门路。毕竟婺剧接触少,音乐也陌生。参加培训班后,收获很大。”傅少程悉心教导学生时,一旁的老师张燕华细细记下。“傅老师亲自过来指导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有些动作要领,要是学生忘了,我也得记下。”

  为推进“婺剧进校园”,傅少程在做好业务管理工作之余,就穿梭在衢州的各个校园里,为婺剧活动提供指导。目前,全市“婺剧进校园”学校已达53所。“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他们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衢州的孩子都是婺剧小戏迷,那他们既可以为爷爷奶奶一辈表演节目,也可以感染父母。”谈及培养新人,傅少程笑了,“我在给学生做指导时,也是在观察有没有好的苗子。”在傅少程心中,婺剧传承从来不能以狭隘的意义去规范。

  “每一次婺剧演出,都是传承。不论是台上表演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是传承的一部分。”自风华初显,到唱惊狮城,再到广树桃李。弹指间,岁月换红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傅少程对婺剧的情怀,伴她如衣。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徐聪琳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