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央视调查网络热门话题:电影院爆米花含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04 10:15:55

  很多人去看电影时,经常会抱着一桶爆米花狂吃,可网上有说法称电影院里的爆米花含铅,真有这回事吗?冬天很多人都喜欢在身上贴暖宝宝,可据说暖宝宝会导致低温烫伤,低温也能烫伤?还有人说如果在ATM机倒输密码就能自动报警,靠谱吗?昨晚,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对以上话题进行调查,一一为大家揭开了谜底。

  电影院和超市的爆米花也含铅?

  很多70后、80后可能都记得,街头小火炉上烤得像是“黑葫芦”一样的爆米花机,伴随着“嘣”的一声,新鲜的爆米花出炉了。不过,前些年有机构曝出,由于炮筒式的爆米花机特殊的加工工艺,会导致爆米花中含铅,所以这种老式爆米花机逐渐退出市场。

  不过,最近也有人怀疑说,超市和电影院卖的爆米花也含铅,是真的吗?央视节目组记者分别在电影院、超市购买了6种爆米花,然后将爆米花样本送到食品检测站进行重金属铅检测。检测人员取样检测后发现,在这6份爆米花样本中,有4份样本含铅。其中,爆米花含铅量最高的达到每千克0.042毫克,而最低的含铅量为每千克0.018毫克,其他两种爆米花则没有检测出含铅。看来,爆米花含铅是真的,可这种含量是否安全呢?

  根据我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膨化食品的含铅量不得超过每千克0.5毫克。从以上检测结果来看,4份含铅的爆米花的含铅量并没有超标。按加工工艺来看,新式爆米花应该不会含铅,那么爆米花中的铅从哪来的呢?虽然含铅量不超标,是否会对人体构成伤害呢?

  专家称,这些爆米花中的铅可能是在运输、晾晒过程中产生的,只要不超标,食用问题就不大。尽管超市和电影院的爆米花是安全的,但专家也提醒大家,爆米花吃多了会上火,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应适量食用爆米花。

  暖宝宝会造成低温烫伤?

  冬季各种暖宝宝成为取暖神器,尤其是贴片式自发热式的暖宝宝,由于不用插电,很多人觉得相对比较安全放心。可网上有说法称,贴片式暖宝宝容易造成低温烫伤,莫非这种暖宝宝也成了伤人“凶器”?专家解释说,低温烫伤通常是指高于人体温度的热源长期作用的结果,人体温度37度左右,通常认为44度以上的温度长时间作用,就可能造成皮肤或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即低温烫伤。

  到底暖宝宝使用时会有多少度呢?记者进行了验证。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多款暖宝宝,通过对鸡蛋温度变化的观察,来模拟暖宝宝作用于人体的环境。实验显示,15分钟后暖宝宝是39度;1小时后达47.6度;3小时后为51.1度;而6小时后,鸡蛋温度达到55度,此时的鸡蛋已有七八分熟。从实验过程来看,暖宝宝的热力是逐渐蓄积的,如果放在人身上,这样的温度长时间作用,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专家建议,人在疲劳、肢体活动能力差、醉酒或注射过麻醉剂的情况下,都尽量不要使用暖宝宝。在正常情况下,也尽量贴在较厚的衣服上,不要和其他取暖物品同时使用。

  ATM机倒输密码会自动报警?

  当你在ATM机上取钱时遭遇匪徒,对方逼你说出银行卡密码该怎么办?网上流传的一个“破解招数”称,只要在ATM机上插卡并倒输密码,银行后台就会自动报警。

  节目组记者在多家银行ATM机上倒输密码,结果发现取款失败,警方也没有出警。很显然,通过倒输密码寻求报警是不靠谱的。

  据悉,这条谣言从2006年开始传播,屡次被辟谣但还是被疯传。记者咨询ATM机专家时,对方说ATM机键盘是一级加密,到银行系统还要二级加密,银行只能看到密码的密文,看不到密码的明文。储户可见的是密码明文,比如说密码是123456,那么经过加密键盘和银行后台系统的二次加密后,银行可见的密文实际上是一串没有任何规则的字符,储户倒输密码的话,只是明文颠倒但密文并不颠倒,所以银行也不知道储户是倒输密码,更无法报警。

  那么对于匪徒挟持,该如果处理?专家说,一是防范,二是应对。如果劫匪比较强大或者持械、持枪、持刀,这时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在ATM机前更重要的是防范。此外,专家建议避免夜晚去ATM机取钱,也不要取了钱就数。

来源: 中青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