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专家教你在踩踏事件中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1-02 08:31:45

  2015年开年,我们在一场惨痛的经历后,领教了拥挤人群的可怕能量。

  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到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砖墙、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身上,背后只需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1吨以上。

  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大部分遇难者是较年轻的女性,还有孩子,我们关注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柔弱身躯中哪些器官面临最大的挑战?怎么保护这些脆弱的部位?

  钱江晚报记者请教了浙江省中医院骨科主任、浙江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的领头人童培建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蒋晨阳、普外科主治医师王一帆,浙大一院急救中心的主治医生宁建文,请他们解读踩踏灾难对人造成的伤害,以及如何在这类应急事件中自我保护、互相救助。

  这些器官,很容易毁坏

  人挤人时,只要一个人倒下,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好多人连环倒下,这时会引发踩伤、挤伤、撞伤。这些情况发生时,身体的这些部位很容易受到伤害——

  A肋骨骨折,导致胸腔压力暴涨

  踩踏事故中,最容易受伤的是人的胸部。

  贝尔格里尔斯(英国探险专家)在《日常生存自救手册》里描述,大约90公斤重的人的挤压,就足以使你的肋骨折断,更不要讲,在倒地之后被踩到胸。

  省中医院骨科主任童培建医师说,如果发生了多根肋骨骨折,可能会引起反常呼吸;情况严重的话,就会造成通气和血流的障碍,短时间内会致命。

  在混乱的情况下,如果持续被多人踩踏,胸腔压力瞬间增高。而胸腔是封闭的空间,这样的外力,相当于用力拼命挤扁一个打足了气的皮球,会瞬间影响人的通气和血流,如得不到快速的抢救,就会致命。

  B胸廓被压扁,站着就离开了人世

  果壳网科学编辑瘦驼告诉我们,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砖墙、地面或者倒下的人身上,背后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1吨以上。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蒋晨阳告诉钱报记者,如果人的胸廓,也就是像鸟笼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肋骨,被外力挤扁,胸腔中就没有空间供人换气,人没法呼吸,就会突发窒息缺氧,两三分钟心脏就停跳。在最极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难时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态。人身上什么损伤都没有,就是窒息而死。

  C肝脾破裂,导致大出血

  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王一帆说,如果踩踏中,很大的外力发生在人的左侧、右上腹部,最常见的后果就是肝、脾破裂,如果破裂涉及大血管,出血量大,会危及生命。

  另外,踩踏也会导致肾脏破裂,或者被踩到下腹,正巧膀胱饱满,也会破裂,但总的来说,情况不及肝脾破裂危急。

  这些动作,可能可以救命

  针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我们一定要学会几个简单的动作保护自己的这些器官——

  A站着时

  任何时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应当观察周围,记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脑中规划撤离方案。

  一旦你发现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的时候,切记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挤,而是要一边顺着人流同步前进,一边向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直至移出人群。

  如果你处在密集人流的涡旋之中形势危急,要注意双手握拳,交叉架在胸前,有点像拳击手的防守姿势。这个动作,可以尽量保证胸腔不被挤扁。

  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被绊倒。一旦摔倒,最佳的方法是赶紧站起来。如果身边同伴摔倒,立即把对方拉起来。如果身边是儿童,把他们举过肩。

  B倒下时

  如果势单力薄实在没法站起来,请不要惊慌绝望,赶快团起身子来,保护薄弱位置。

  一般来说,蜷缩并且趴着,是这种情况下应急的最佳姿势,“人在侧着的时候,胸腔最容易受伤,其次是仰面时。”童主任解释,“因为人后背有肩胛骨、脊柱系统的保护,臀部肌肉也比较丰厚,受到挤压、踩踏,相对能够坚持久一点。”

  注意,爬也要跟着人群前进的方向。如果无法移动,用手护住头部,蜷缩膝盖至胸前,不要俯卧和仰卧不动。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章咪佳 张苗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