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高校迎来最长假期 大一新生你的寒假怎么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31 10:15:12

  新生对假期安排偏娱乐。美编翟云昇/制图

  “先去吃个泰州干丝,再来份靖江汤包,来昆明大半年我真是太想泰州小吃了。”云南艺术学院大一学生戚馨说。对于第一次到离家千里之外求学的学生们,近半年没回家,除了想念父母,家乡小吃也是离家学子们最为思念的。

  云南高校迎来最长假期

  近日,一份“高校寒假排行榜”在网上热传,在这份榜单中,云南多所高校寒假天数超过40天,其中假期最长的是云南艺术学院56天,最短也是唯一一所寒假没有超过40天的是昆明学院,共33天。

  在云南某媒体列入统计的15所高校中,“50”这一“段位”的共有6所,其中云南艺术学院56天最长,其次云南中医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均为54天,云南经济管理学院51天紧随其后,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也都有50天。“40”这一“段位”的则包括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红河学院等在内的8所院校;而昆明学院33天,是唯一一所寒假天数没有上40天的院校。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因为今年春节在2月19日,较往年晚了许多,相应各高校新学期开学的时间也大都定在3月1日前后。而2014年云南各高校寒假时间表显示,开学时间多定在2月22日前后,也就是说,春节的延后,让学生们的寒假普遍都有了一个星期左右的“上涨”。

  走访云南多所高校了解到,尽管校方每学期都会给出一个固定的校历,标明寒假时间,但实际上大学生放假时间是相对灵活的,学院和学院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学院的各专业也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校历给出的放假时间是“最晚线”,在这之前只要参加完该学期所有课程的考试,就可以放假回家啦。

  大一新生偏爱

  会友、懒觉加旅游

  对于寒假的安排,不少大一学生都相对“松散”,回家陪家人、同学聚会、玩游戏或者出去旅游。“时间这么长,已经跟高中时的好友约好,大概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准备去海南玩一下。”戚馨说。

  受访的大部分大一新生表示,大学的假期没有具体的假期作业,也没有再升学的压力,这是他们从读书以来最爽的假期,“我们一个宿舍4个人,大家现在都期待着放假。之前的朋友也都约好了,大家各自从不同的城市回到家乡聚会,想一想就觉得格外期待。”昆明理工大学大一学生张凯说。

  而问到寒假期间是否有关于学习的安排时,多数学生表示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就是看两本书吧,小说什么的。现在我们的课程不是很紧张,还真是没有假期学习计划,听大三、大四的同学说他们的假期并不轻松,要忙着找工作、准备下一年的考研之类的。但是我才大一,还是想过个轻松的假期。”在戚馨展示的行李收纳清单中,衣服与带回家的云南特产占了大半,仅有的书籍是看了一半的小说《岛》。记者杨定嘉报道

  温馨提示

  张弛有度

  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刚上大学的新生应该怎么度过自己的第一个大学假期,云南某高校社会科学专业的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休整。大学生的独立性正逐渐加强,但同时他们也承受了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可先利用这个长假好好休整一下。学生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假日“生物钟”,并安排一定的体育锻炼,做到身心两健,而不能用暴饮暴食、嗜睡贪玩等方式来弥补之前的“损失”。

  二、反思。要做好反思的工作,总结一学期的生活学习状况,分析自己的成败得失,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补缺。简单地说就是学科间的互补。理工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一些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等,文科的学生可以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做到文理渗透,完善知识结构。

  四、参加社会实践。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身与社会的要求,参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实习或社会调查,也可自学更多的专业知识。

  “适当放松,适量的学习,张弛有度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大学生千万别让自己的假期过于松散,否则开学时难以适应上课的节奏。而且利用假期多参加社会实践也是为自己的将来及早做好准备。”该老师建议。

来源: 昆明日报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