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37岁的母亲走失,3年后父亲以同样的方式离家出走,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为了寻找父母,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村民刘安良,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母亲,足迹遍布河南、四川、天津等省市。今年4月,他意外从工友处得知信息,终于在河南省新郑市找回了母亲,高兴之余,却又为母亲的户口难以落户而发愁。
母亲走失后父亲又出走
昨日上午,在土门村,刘安良一家人围在桌子旁有说有笑,63岁的李桂英看上去精神很好,40岁的儿子刘安良看上去像个孩子,围在母亲身旁拉家常,像这样温馨的场景对刘安良说,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1989年10月的一天,15岁的刘安良放学回家后,发现母亲不见了,一家人四处寻找却没有任何音讯。3年后,父亲以同样的方式选择不辞而别,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初中毕业后,刘安良就踏上了寻找父母的路。
刘安良说,这么多年来,他近的地方去过西安、渭南、宝鸡等周边城市,远的去过北京、天津、山西、四川、河南等地,每次停留时间不是很长,都是边打工,边寻找母亲的下落。每到一处,他都会向工友描述父母的样貌,托人帮忙打听,只要有一点线索,他都会去寻找。他说,2001年,他在山西打工,无意间听到工友说,河南洛阳市有一个女的是陕西的,神貌特征也相符,他就赶紧去洛阳寻找,结果发现不是母亲。
前几年,从熟人处了解到母亲的信息后,他就赶到河南,连着找了几个月也没有半点消息。尽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但刘安良并没有放弃。
终于在河南新郑找到母亲
今年4月,刘安良在山西打工时,一位河南籍工友提供线索说,他们那里有个人和他母亲的情况很相似。刘安良赶紧赶到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四处打听,结果在一条街道上终于找到了母亲。
刘安良说,那天他正在街上向人打听母亲的下落,不远处走过来一个妇女,叫了他一声名字,他赶紧回头,双方互相问了一下相关情况确认无误后,顿时母子二人当街抱头痛哭。
从母亲口中得知,当年由于家境贫困,父亲又经常不在家,生活压力大,精神恍惚的母亲就选择了离家出走,幸好被孟庄镇碾卢村一好心人收留,一直在河南生活了25年。63岁的李桂英头发已经花白,说起话来已有些河南口音。她说,当年离家时不到40岁,这么多年,一直很想念儿子和家里,想寻找,但出门就找不到东西南北,自己又不识字。现在终于回家了,非常高兴。邻居刘慧玲说,刘安良家也不是很富裕,三个孩子平时由刘安良的妻子照看。25年来,刘安良一直在寻找母亲,只要村上年轻人外出打工,他都会托付帮忙打听母亲消息。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刘安良在韩城一煤矿打工时的工友徐某,他说当时得知刘安良寻母的事情,被他的执着所感动,平时与河南老家联系时,也托熟人帮忙打听刘安良母亲的下落。
李桂英河南陕西都无户口
刘安良说,母亲尽管回家了,却无法在当地落户,而她在河南那边也没有户口。最近一段时间,他先后到当地派出所跑了多趟,由于年代久远,母亲的一些户口信息无法提供,而没有户口,母亲的新农合、养老保险等都无法办理。
昨日,丹凤县公安局土门派出所所长巩晔说,他们在查询了户籍档案后,没有找到刘安良母亲李桂英的任何信息,历年人口普查底册也没有记录,尽管土门村出具了证明材料,但按照户籍管理相关办法,他们没法给李桂英上户口。除非能够提供户籍档案资料、结婚证明及第一代身份证等。“之所以没有户口底档,是由于过去户口没有专门的登记管理,都是手工整理,户籍管理移交到公安上后,没有登记上或者是本来就没有在村上登记户口。”
丹凤县公安局户政中队一陈姓负责人称,按照程序,李桂英的户口确实无法落户,尽管村上能够证明李桂英是本村人,但从户籍管理这块来说,没有档案是不能办理的。
他说,随后,他们会进一步地核查李桂英的个人情况,调查李桂英的户口为何没有底档,尽快为李桂英办理户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