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厂面临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四川一些地区开始新尝试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乐山市中区和井研县、五通桥区三个地方,每天产生的垃圾大约420吨,目前只有一个综合垃圾处理厂处理,其最大设计能力,每天处理垃圾400吨,也就是说,即使垃圾厂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也处理不了全部生活垃圾,垃圾清运、处理能力存在较大缺口。更为严峻的是,这个2005年建成的垃圾处理厂,到现在运行9年多,已经接近它的使用年限了。
四川省乐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夏光程:这个填埋(场),设计的年限是14年。就是还有,2006年到20(20)年,还有6年的处理能力,还有6年的运行时间。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李又:包括成都平原、德阳市也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垃圾处理厂已经按照原来的设计年限,已经不能满足了,还得另批垃圾处理厂的用地,肯定和我们现有的紧缺的土地资源发生矛盾。
李又告诉记者,土地减少与垃圾增多是我国垃圾围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仍普遍采用市郊露天堆放,一方面可能造成土地、水源的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加剧了垃圾争夺土地的矛盾。那么,怎样才能化解迫在眉睫的垃圾围城呢?李又告诉记者,其实几年前,四川一些地方就开始了新的尝试,他们从垃圾的分类减量、到中间环节的中转收集、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村民袁正权:这个红薯皮就可以倒到外面,种在植物种子上,用土一埋就可以了。
记者:这个起什么效果呢?
袁正权:也可以说有机肥。这个垃圾满了我们就拿去卖,这个塑料袋和这个纸板。在垃圾分类以后,就减少80%左右,还有20%的,这样(垃圾)就少多了。
四川一些地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处理
四川省德阳市是四川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当地居民和农户在政府的倡导下,坚持垃圾分类处理,现在垃圾量已比过去大大减少。
四川省德阳市芒江村支部副书记唐学清:就是以前比较大型的运输车,都要运个十来车(垃圾),现在一年下来的话,最多不会超过十车,就节约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针对垃圾收集、中转环节中,普遍存在的垃圾蓬松杂乱、体积大,容易四处抛撒、液体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四川一些地方采用了一种新型环保的地埋式垃圾中转设备。
环卫工人:这个就是地埋式垃圾中转设备,使用这个又环保又方便多,你看垃圾压缩后,体积变小;压出来的水就流到这个回收箱,然后再从这个地方流到旁边的污水管道;垃圾装满后再从地上升起来,装到垃圾车上运走。
记者:压完以后装多少垃圾?
环卫工人:装七八吨。这个是污水箱,这个更好清理。
环卫工按动按钮,地埋式垃圾中转设备压缩、封闭,从地上升起,与垃圾车车厢无缝对接。
泸州新兴环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燕飞:分三步,先通过压缩了以后,它这个垃圾能装4到5吨,把垃圾压缩成体积很小的方块,直接进入环卫车,便于运输。
记者:也就是说我们从源头?
赵燕飞:从源头规范收集垃圾,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李又:怎么处理,怎么样避免垃圾,在收运、集中的过程中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最近这几年来,平均省级财政,已经每年拿了一个亿,平均每年,连续六年,专门用做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和运输工具的采购。这几年我们也分了不少钱,给各市州县的城管部门,或者是建设部门,专门用于收运设施的建设。
而对于一些老旧小区,特别是农村的一些老旧院落的垃圾清理,四川一些地方也推出了新的模式。比如,网格化卫生管理模式,也就是参照土地承包制的做法,将分散的家庭,以某一个姓氏为单位,将散落的院落集中起来,划分为一个个大的卫生版块,然后在版块里面再具体细分每个院落的清扫范围。
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建局局长王甫:责任区,这是他的住家,这个田是他的,那个田是他的,挂在里边了,明确这个责任区,哪个范围是你必须打扫的,哪些范围是村里边村委会,院落管委会他来做的。像我们现在穿的皮鞋,走在这儿,是随便走的,过去要走这条路,不怕你笑话,你走过去,一定会在水沟边拿抹布,把皮鞋上的泥洗掉,然后在街上找个地方,把皮鞋擦了,现在整治以后,这个环境好了,客人自然就多了。
半小时观察:
“垃圾围城”不仅是城市病,而且蔓延到了农村。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超过80亿吨,占比80多万亩,且垃圾产生量仍以5%-8%的速度增长,占地量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垃圾围城”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显现。“垃圾围城”日益严重,但我国目前的整体垃圾处理能力还远远不够,各地垃圾处理设施也远远不足,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以致土壤、水体、大气受到了严重污染。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仍普遍采用市郊露天堆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已经造成严重污染。而在垃圾清运、处理能力等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缺口。要想实现垃圾围城问题的突围,必须事先从源头做起,中间做好垃圾减量化与垃圾分类,事后做好垃圾处理的监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还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