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每逢冬至饺子汤圆打擂台 盘点吃货的那些"大战"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23 11:04:54

 

  月饼战争最激烈

  开战时间:2011年9月首战

  2011年,一家网站的“月饼战争”,引爆了咸甜“世界大战”。不同口味的月饼爱好者纷纷为最爱月饼设计国号、国旗乃至口号,派系划分细致:连莲蓉月饼的爱好者都分为了加蛋黄的“莲蓉双蛋黄联邦共和国”和不加蛋黄的“神圣红白莲蓉王国”,后者声称“统一红白莲蓉各部,无法接受咸蛋加入”!

  专家解读: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徐艺乙介绍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它是先民们祭月、拜月时的一种礼仪糕点,与自然崇拜有着颇深的关联。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的美妙神话在农耕文明中被演绎、传颂着。传说,刚进入唐代的时候月饼还被称作“胡饼”。据史料记载,杨贵妃在中秋明月下品尝着胡饼,被月光下的景致所感染,她说就叫它月饼吧。这当然是民间一种煽情的演绎而已。历来,关于在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民俗的缘起莫衷一是。

  关于月饼的文字较早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诗句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代以来,月饼逐渐在民间风行,由于圆圆的月饼香甜可口,正是团圆安康的最好象征。由此可见,那时的月饼馅儿是甜的。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名称始见于《武林旧事》中,书中提到的各种糕饼中就有“月饼”之名。月饼一词和中秋关联在一起的记载出现在明朝,《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民间多自制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清宫中的生活多沿袭明制,中秋节也要打月饼、吃月饼。“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这句清代的竹枝词说明月饼在当时已相当普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粽子武林大会

  开战时间:2012年6月

  临近2012年端午时,有网友发布了这么条微博:“我真的……不是很能容忍咸粽子,这个真不好意思了南方的兄弟姐妹们。但粽子怎能不蘸糖啊!”该微博迅速传开,甜派、咸派纷纷报到,亮出了自己的口味。事实上,粽子并不光是咸甜两种,嗜辣如命的四川人还有一种辣粽子:糯米里拌腊肉,加上辣椒,煮出来的粽子香辣可口。

  专家解读: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徐艺乙介绍说,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屈原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搜索。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徐艺乙说,传说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到了清代,粽子的口味被创新,馅儿各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清代乾隆皇帝在吃了一种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道:“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这种粽子是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此后,粽子开始出现更多品种。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