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丈夫婆婆要二胎 妻子求助医生:拜托证明我不适合生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16 11:14:13
  有一种心态叫“看别人家的小弟小妹”

  记者走访了省妇保的产科主任贺晶,她的总结特别有趣。贺晶说,她常在门诊中听咨询者说,那个小姐妹很快就怀上第二个了,那个大宝听说要来小弟、小妹,挺高兴的,如果我怀不上呢?如果我再生一下身体差了呢?如果我家的大宝一直哭闹怎么办呢?……

  钱报记者跟着罗洁医生“看”了几天门诊,发现35岁+的人,生育二胎的愿意最强。

  一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前来咨询的最多,人数过半。二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自己是第一批独生子女。他们从小或许就十分盼望自己有个兄弟姐妹,所以二胎政策一放开,他们自然也希望为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添一个弟弟妹妹了。

   “今年8月份开始,二胎生育迎来高峰,因为他们是政策实施后怀上的第一波。这一波孕妇中以35周岁以下的为主,占了80%左右。因为35岁是怀孕的第一道坎。35岁以下相对来说,怀孕机率要高些,而35岁以上,女性怀孕的机率会降低许多。”贺晶说,35周岁以上的妇女,想怀上第二胎,并不容易,所以等政策来了,一来二去,真怀上了也都到了下半年了。

  罗洁医生提醒,不管是怀上二胎是否顺利,最好都到门诊来咨询一下。因为过去生育时,全国剖腹产的比例高达七八成,“如果只生一胎,问题可能不大,但是生二胎就有些危险了。”罗洁说。

  生二胎妈妈顾虑多,婆家态度更坚决

  在走访二胎门诊时,也发现拿到二胎指标的父母,其中不少还真没有做好生二胎的心理准备呢。

  “医生,能不能给我全面检查一下,然后说我不适合生育?”在再生育门诊室内,42岁的王女士这样对主诊医生罗洁说。

  “为什么这样?”罗洁医生问道。对于罗洁来说,听到这样的要求并不意外。“每10个接诊咨询的人中,差不多就有3个提出这样的要求。”罗洁对钱报记者说。

  “因为家里‘后援团’很多,都希望我再生一个,但是带一个已经很累了,再生一个实在有点吃不消。”王女士说话有些杭州口音,是本地人,儿子已经18岁了,眼看着已经到了读大学的时候,家中的老人希望她再生一个孩子。

  敦促王女士来医院做检查的主力军,是她的丈夫和婆婆,“他们觉得儿子上大学后,我们还能有精力再养一个。但我想想都发愁。”王女士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当年半夜喂奶、随时准备哄孩子、换尿布的情景中,眉头一直紧皱着。

  二胎门诊室内,只有病人和医生一对一进行交流,陪同来的家人只能在门外等着。在这样较为私密的空间里,前来咨询的妈妈们更容易向医生敞开心扉。

  罗洁医生为王女士做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她的身体指标都挺正常的,理论上可以生育第二胎,“但是我也得向你还有你的家人强调,高龄存在着各种风险,我建议你们慎重考虑后再生育。”在罗洁看来,王女士44岁的老公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毕竟年龄越大,精子、卵子质量越差,生下的孩子畸形率、流产率相应会提高。”

  罗洁在报告单上写下了这样的建议,出于医生的职责角度,她没法写下“不适合生育”的结论,只能罗列出王女士的风险,最后到底怀不怀,还得由他们的家庭成员来决定。

  王女士刚走,后面来的一位咨询者讲述自己经历时,差点落泪。原有又是一位迫于家庭“压力”前来咨询二胎问题的。

  “我6年前第一次生育的时候是剖腹产的,1年前怀上二胎的时候,医生说胚胎长在切口上,最后子宫保住了,但是胎儿流掉了。现在家里人想让我再生一个,但真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到时不会子宫都保不住吧?”面对这样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罗洁医生说,再生育之前,心理准备特别重要,不然之后怀孕、生育以及教育孩子阶段都会留下阴影的。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张苗 通讯员 孙美燕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