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正在为一名男孩诊病。
耄耋之年每周坚持三次门诊,每次七小时不间断,南京中医药大学93岁教授孟景春被学生称为“用生命证明中医的科学性”。93岁的他精神矍铄,听力不减弱,记忆力不衰退,与陌生病人交流两三次,能记住其病情。昨天上午,记者在南中医汉中门校区见到了上门诊的孟景春,采访中,孟老向读者推荐了清代“养生十六宜”,这是他多年的养生方法。
给孩子看病他成“老顽童”
昨天上午十点半,国学堂五楼的孟景春门诊外坐满了候诊的病人,诊室里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位面容矍铄、身着白大褂的老先生,他低头凑近身前坐着看病的一名小男孩,不时低声缓缓问:“平时吃辣的吗?舌头伸出来。”不时与一旁男孩的母亲细细询问症状,然后低头沉思,扶一扶眼镜,在面前的诊单上缓缓书写药方。边写还边化身“老顽童”逗小男孩,“吃药怕不怕苦啊?记得药吃完饭吃。”93岁的老中医还能为病人诊病?候诊的吴女士是孟老的老病人,“老先生坐诊时不紧不慢,再着急的事也是缓缓地说,坐在他的诊室里我就有信心。孟老记性还特别好,我来了两次后,到第三次,他看到我就问,‘最近泛酸症状好些了吗?’我的病情他都记得很清楚。”
孟老如今仍然坚持每周三次门诊的临床工作,每次20至30名病人,星期三、四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学堂,星期天在仙林的中医诊所,“只要身体好,有时间,就来。”孟老说。他行医至今已有70多个年头,退休之前,孟老始终坚持每周坐诊两次,退休以后,没有了教学和行政工作,闲不下来的他自行增加临床工作,每周五次门诊。近年来才逐渐减少坐诊的次数。费晓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2010级学生,跟随孟老抄方已有两年之久,他告诉记者,孟老看起病来废寝忘食,不顾自己九十高龄,都是开完方子才吃饭,经常从早上八点一直看病看到下午三点多,学生有时候耐不住饿、偷偷跑出去吃好饭回来,他还在看病。对于这个习惯,孟老这样解释,中医有个道理,吃了饭脑子就动得慢,所以要看完病再吃饭。
坚持“小处方”,挂号费今年才调至100元
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像孟老这样的名医大家前几年的挂号费为初诊40元、复诊30元,而孟老弟子们的诊金已纷纷提至一百多元。这个诊金价位还是医院为了控制门诊量、减轻老人工作负担调整的,几年以前,孟老的挂号费在初诊20元、复诊15元维持了多年。直到今年九月初,92周岁高龄的孟老身体实在有些不堪重负,这才将诊金调至100元。
孟老用药精简,坚持“小处方”,如非必要绝不用贵药奇药。曾经有一位20多岁腿部水肿、四处寻医问诊不愈的病人慕名而来,孟老给他开了十元一服的方子,病人对此将信将疑,甚至有些不满意,没想到一个疗程下来多年的顽疾几乎痊愈,病人在惊喜之余送来了“中医泰斗,今世华佗”的锦旗。孟老说:“我常常想,什么叫安度晚年,有两种形式。有的人吃吃喝喝逍遥自在就是安度晚年。我觉得这样不大充实,我常想,一个人如果精力许可的话、人民需要的话,我们就要继续干。”
17本存折20万积蓄成立“树人”奖学金
2007年,孟老拿出了多年积攒的20万元积蓄,联系南中医基础医学院,要捐给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子,这20万元竟是由17本新旧不一的存折组成。
据当时帮助成立奖学金的南中医教务处唐德才处长回忆,孟老当时对奖学金只有两个要求,第一,奖学金一定要用来奖励热爱中医、品德高尚的学生,他不要求学生回报,只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能跟他抄抄方子,早点接触临床;第二,奖学金不可以他的名字命名。最终奖学金命名为“树人奖”,设立以来已有两百多名学生受惠。2013年,孟老再度拿出50万元在学校设立了中医“耕耘奖”,奖励优秀的临床授课老师。
孟老亲荐
“养生十六宜”每天散步半小时
孟老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晚上10点准备睡觉早晨6点半起床,饮食清淡。孟老推荐了一套他常年坚持的养生方法“养生十六宜”,他介绍说,“养生十六宜”是成型于清代的一种易学的“自我按摩”方法,每天做一遍有益于身体健康。除了养生十六宜,孟老还建议每天散步半小时,散步是非常简单、放松的养生方法,“不过现在外面空气质量不高,我经常在家中散步。”
“养生十六宜”包括:
1、发宜多梳,面宜多擦;
2、目宜常运,耳宜常弹;
3、舌宜抵腭,齿宜数叩;
4、津宜数咽,浊宜常呵;
5、背宜常暖,胸宜常护;
6、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
7、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
8、皮肤宜常干沐浴,大小便宜闭口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