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这些肾虚症状并非肾虚独有 十男九虚不靠谱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2-10 13:31:47

  常常会有病人到医院诊治肾病,可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完全正常。再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在看中医时,中医大夫说肾虚,所以自认为得了肾炎或肾衰。到底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炎或肾衰是不是一回事呢?

  肾虚就等于肾病吗?

  西医学中所说的肾脏是机体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产生多种激素的重要器官,和心脏、肝脏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它和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构成了泌尿系统,专门负责水、电解质离子的调节和排泄、清除毒素。所以,肾炎或肾衰时就会出现水肿或毒素的潴留(肌酐或尿素氮的升高)。肾炎是各种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医学所说的肾是系统,是中医脏象学说中的概念,几乎涵盖了西医学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诸多环节,“肾虚”也就成为一个宽泛的概念,肾虚的症状在泌尿方面表现为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肾虚的症状还可能有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等。所以,肾虚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肾炎、肾衰。

  所以,“肾虚”是中医整体观中的一个症候概念,临床上把病人笼统地诊断为“肾虚”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若中医说您肾虚,您可去做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抽血查个肾功能就可放心了。

  许多肾虚的中青年患者是生活不规律、过度疲惫、压力过大、缺乏锻炼引起的。有许多有所谓肾虚表现的朋友,多是一些功能上的紊乱,不伴有内脏器官的损害。调理肾虚症状,要在营养、调节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上多下工夫,不要迷信药物或保健品,更要防止滥用药物引起肾脏损害。

  十男九虚,全民补肾?

  很多人,其中有不少年轻人见了医生,总是爱问自己是不是肾虚?要不要补肾?而且大多数病人干脆是在家吃过补肾药,无效才来找医生,其实哪儿有那么多肾虚!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肾虚正在逐渐减少。我们曾调查了700多例阳痿患者,发现属肾虚的只占32.9%,而大多属情志、湿热淤毒等实证。想想看,就连阳痿也并非以肾虚为主,更何况其它疾病了。

  肾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肾虚是器官的病变?

  中医所说的肾,不像西医的肾那样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具体脏器,不仅仅是指肾脏,而是包括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液、运动等系统在内的一个整体的概念。在中国性学会和保健时报社最近主办的“男性健康‘生命塔体’专家论坛”上,权威专家们指出:在中医所说的“肾”这个整体概念中,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肾构成的这个组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这个生理结构类似塔型,我们喻之为“生命塔体”。生命塔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部分协调作用,只要某一个部位出现问题,整体机能都会下降,生命塔体就处于失衡状态。

  而现在一些男性保健品在商业宣传中有意无意地把中医所说的“肾”解释为人腰部的那个器官,那里“虚”了,所以需要吃保健品来“补”,这实际上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利用人们的知识局限和中医药传统理论中的一些“神秘性”来做庸俗的促销。

  只有男人才会肾虚,而且几乎所有男人都会肾虚?

  实际上,只要劳逸结合、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多数男性都不会肾虚;而在女性的一生中,各个阶段也都有可能出现肾虚,女性肾虚也应调补,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吃某某保健品”。

  肾虚就要补肾,一补就灵,而且只有吃“某某男性保健品”才灵?

  虽然肾虚的表现多种多样,但这些症状并非肾虚独有,比如腰痛,既有肾虚所致,又有血淤、寒湿等原因引起的。

  可是一些“男性保健品”不问青红皂白,罗列许多症状都归于“肾虚”,然后自己来“包打天下”。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