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江银泉记录:江文华
电影《集结号》的海报上有句话:“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但只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才能理解这句话。
今年9月20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独立师83059部队衢州籍战友再聚首。大伙忆往昔,落泪诉怀念,一起寄托对牺牲战友的哀思。
战友们上次聚会还是2005年,弹指一挥间已近十年,战友们老的老了,走的走了,还有些战友此生都没能参加过战友会,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1979年,定格在祖国的南疆,定格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
郑渭林所获奖章。
郑渭林的高中毕业证。
墓碑,
被怀旧的淡香点亮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方投入56万兵力,与越方10万陆军加15万民兵殊死搏斗。在这场战役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独立师83059部队里,包括郑渭林在内的五名衢州籍战士壮烈牺牲。除方竹清烈士的骨灰被带回家乡,其余四人被埋在了祖国的南疆。
当聚会的战友们提起郑渭林、柯维红等牺牲的战友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柯维红高高的,脸上还长着酒糟痘。”“如果他还活着,今年应该59岁了吧,都快当爷爷了……”不知不觉,原本高高兴兴的战友们全体陷入了沉默。
同样陷入悲恸中的,还有烈士郑渭林的家属。1958年出生的郑渭林,是衢江区大洲镇人。1976年入伍,1979年2月牺牲,终年21岁,中共党员,追记三等功。
“银泉,恐怕今生我们永远不能再见面了!”这是郑渭林在托给我的梦里说的唯一一句话。
我与郑渭林本是一起去参军的老乡,在部队时也在一个连。1979年,郑渭林被选拔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在1978年因腰腿疾病提前退伍回乡。在郑渭林乘车从江苏转战广西后不久,他就托给我这么一个梦。不久,我便得知渭林牺牲的消息。生命无常!
郑增渭是郑渭林曾经的战友,他说,他到现在还时常想起当年一起上战场的事。郑渭林是上战场两三天,中了子弹负伤的,当时两个急救包都被鲜血染红了。由于中越边境的桥梁被越军炸毁,中国的救援队无法及时将伤兵送到境内急救,郑渭林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伤痛,
隐藏在心底
那时候,一位战士牺牲时,国家给烈士家属500元的抚恤金。通知家属,建造陵园,发放抚恤金都是按程序在办事,有时质量会大打折扣。而每位战士的牺牲,带给家属和战友的却是无尽的悲痛。悲痛过后,他们将伤痛隐藏在心底,久而久之,伤痛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了一场场谈话后的叹息。
现在,战友们仍然保持着联系,时不时会回忆起当年的点滴。我们那时喊着“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寸土不能丢”的口号奔赴沙场。上战场后,几个关系好的战友互相开玩笑:“喂,你怎么还没死?”“你不死我怎么会死?”“我肯定死得比你晚。”
每一位战士所开的玩笑背后,是对自己幸存的感激。几十年前的战争往事,仿佛就在眼前,真切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郑渭林牺牲后,部队并没有及时通知家属。家人见他上战场后有近半年时间没给家里写过信,焦急万分。郑渭林的哥哥郑渭仙决定亲自去广西看个究竟。谁知,等待他的,却是兄弟战死沙场的噩耗。
当时部队不让郑渭仙去扫墓,郑渭仙猜测,可能是怕家属情绪会失控。至今,郑渭仙一共去看了弟弟三次,第二次是在1983年左右,最近一次是2012年。郑渭林的父母因为诸多因素,一辈子也没能去儿子的墓前看看。无尽的悲痛只能通过翻照片、遗物来缓解。而国家每年发放给烈士家属的抚恤金,也很难抚慰家属悲恸的心。
尽管如此,我们这帮战友一直在努力。2011年夏,部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士及郑渭仙等烈士家属奔赴浙江省民政厅,倡议将参战战士的生活补助以及烈士家属的抚恤金提高到合理的水平。同时,一行人也得到了省民政厅的肯定答复:以后烈士家属祭扫有车费以及食宿补助。
有了补助,更能满足烈士家属亲眼见见自己亲人安息之地的渴求。“人死了这么多年了,无论如何,情还在。定期去广西看看弟弟也是应该的。”郑渭仙说。
这一份情,也一直藏在战友们的心底。
“退休后,要去看看”
曾经亲手送走两位战友的郑增渭,几十年来,一直想去广西看看他的战友,渴望去给战友们扫墓。前几年,厂里同意放他公假,让他去广西给战友扫扫墓。郑增渭以为民政局会给予前去扫墓的烈士战友一定的补贴,但是没有。考虑到来回千元的食宿费、车费后,生活并不富裕的郑增渭只好无奈地放弃了。
后来,我们这帮战友商定,等大家退休以后再去广西、云南看看自己的战友。
邵金标、郑孟根和林招法曾经都是35215部队的战士,三人一起从江苏赶赴云南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候我们三人约定好,如果谁负伤了,其他两人要将他抬下山送去治疗。如果谁牺牲了,就要经常去他家里看看他的父母。”邵金标说,后来,林招法成了那个“他”。“退休以后我们要去云南看看自己的战友,要去看看。”邵金标自言自语道。
2005年的那次战友会,当主持人说到:“有些战友永远也不会来参加战友会了。”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我和郑渭林一起在南京训练,参观中山陵以及他给我托梦的情景。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那时才明白,原来一个人会为一句话背后的往事而动容。有时不是忘记,只是记忆未被唤醒。 (注:江银泉,衢江区大洲镇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独立师83059部队战士,1976年入伍,1978年退伍。)